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推进乡村振兴 巴山蜀水奏响田园华章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1-23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刘佳)2018年9月20日,第六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开幕即传来喜讯:签约280个合作项目,合同金额918.67亿元。一个个涉农重大项目的签约,是全川农业由大图强、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就在此前不久,成都农博会战绩同样喜人,签约超200亿元,农业合作的 “朋友圈”扩大到了泰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0年前,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在这里拉开,40年后的今天,四川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蹄疾步稳,铿锵前行。一年来,全川上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助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资料图片:农民新村成为蜀乡一道美丽风景。 

    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支撑打好政策“组合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五次发表重要讲话,每一次讲话都对四川“三农”工作提出重要要求。
    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为推动乡村振兴这一国家级战略在四川的落地落实,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我省积极强化政策支撑、规划引领。
    年初,省委一号文件,构建起新时代谋划四川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工作部署安排;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要求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全省乡村振兴大会,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负责同志现场参会,村党支部书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代表观看了电视电话会,“乡村振兴怎么做”被直接安排到基层一线……
    一年来,我省集中优势资源,创新举措,打好政策“组合拳”。
    编制出台了 《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锁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等18类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整体部署;制定了《“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进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三大主攻方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创新出台《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试行)》,对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亮出“真金白银”进行鼓励引导;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试点,确定22个试点县和30个试点镇,开展乡村振兴多规合一规划编制试点。
    扎实推进
    围绕“五个振兴”打造幸福美丽新村

    2018年12月,一则喜讯从农业农村部传来:首批2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认定,我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入选园区中排名第一。
    这个以中国泡菜城为核心的园区,截至2017年底,已吸纳入驻泡菜企业60余家,建成标准化泡菜原料种植基地14万亩,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70元。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石。近年来我省坚持质量兴农,力争四川农业由大图强,而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正是我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2018年,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方面,着力打造川粮(油)、川猪、川茶等“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扎紧“粮袋子”,新启动60个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地块划定工作,推广“稻香杯”品种90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重新跃上700亿斤台阶,油菜籽总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同时,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森林康养、文创产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2018年我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26.66亿元,增长3.6%。

    实施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2018年我省大力推动人才振兴,致力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科技人员队伍,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新乡贤队伍等农村“五支队伍”。
    乡村振兴须以文化铸魂。2018年,我省积极推进文化振兴,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通过乡风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通过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最美人文古镇(村落)创建工程等17项重点工程,有效推进巴蜀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保护传承。我省还积极办好 “中国农民丰收节”,并认真实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重要支撑。2018年我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域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五大行动”;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2018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8%以上。
    乡村振兴离不开治理有效。2018年我省积极走乡村善治之路,健全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
    在2018年,全省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五个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打造幸福美丽新村。
    盘活要素
    改革创新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40年前,川人“敢为天下先”,四川成为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40年后的今天,推动农业由大图强,四川仍然依靠改革破桎梏、创新添动力。
    2018年12月19日下午,在广汉市向阳镇政府,该镇荣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李方贵喜气洋洋地从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秀彬手中,接过了全省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书。“以后我们将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大展拳脚,当下是把村集体所有的三层综合楼出租出去,初步估算能带来一年近40万的集体经营性收入。”李方贵对记者说。
    荣升村曾经也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这一沉睡多年的资源正被唤醒,并释放出效益。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在2018年,我省通过改革抓手,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新格局。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层面部署的14项改革试点任务,在21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启动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具体载体、乡村振兴六大建设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目前已有4个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15项试验成果转化为中央相关文件的政策举措,转化数量居全国第一。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关于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指导意见,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等确权工作,
    与此同时,我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总结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多种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我省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研究制定支持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举措,明确要求各地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确保全省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良好开局。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