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彪
入冬后,分布在苍溪山水间的农家庭院生机盎然。12月8日一早,苍溪县运山镇龙井村村民汪向申夫妇在庭院里锄草、施肥,身旁的桃树长势喜人,新栽的黄精依偎树下。相邻台地里,红彤彤的爱媛橙缀满枝头,树下是绿油油的甘蓝……“果蔬+果药”套种,4亩多的庭院丰富了汪向申家的“果盘子”“菜篮子”,承载起一家人增收致富的希望。
运山镇是苍溪县庭院经济的发源地。早在1958年,当时的运山公社建起四川第一个“米丘林”园艺场,开启了发展庭院经济的探索实践。
前庭后院兴产业,巩固成果促振兴。如今,苍溪县在广元市率先推动庭院经济从最初的“五小经济”起步迈入到“家庭农场”创新融合阶段。曾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的汪向申,今年5月成为家庭农场主,11月初在流转的60亩坡地上套种“翠冠梨+黄精”,与当地的1.4万亩“1+3”(苍溪梨、红心猕猴桃、脆红李、麻苹果)特色水果产业园连成片。
49岁的汪向申在外打工多年,去年返乡专门发展庭院经济。“尽管今年只有1万多元收入,但有镇、村及帮扶单位支持,我家贷了30万元贴息贷款,省了土地流转费2.4万元,获县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奖补2000元……我更有信心搞好发展!”
为持续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广元把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在6月出台《促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20 条措施》,落实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0.35亿元,新增小额信贷2.8亿元,着力推动庭院经济融入大产业发展、小农户嵌入大市场。
“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林果、道地药材等特色种养业”“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随着一项项措施落地见效,庭院经济给广元带来的“大园区+小庭院”等融合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据广元市乡村振兴局统计,1至10月,广元129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595个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等,带动6.3万户脱贫户参与发展庭院经济,预计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较去年增长 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