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彭永生)初冬时节,南充市高坪区广袤乡村一派生机盎然:万亩柑橘园里,黄澄澄的柑橘挂满枝头;庭院大棚中,一棒棒白白嫩嫩的食用菌舒展着身姿;万亩竹海掩映的美丽村庄内,造型精巧的竹编产品琳琅满目;依托民房改建而成的欧式风情网红街上,络绎不绝的远近游客纷纷驻足打卡……
今年以来,高坪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牢牢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凝心聚力完善经济发展思路,牢牢聚焦“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这一重点工作任务,各乡各镇各村社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庭院经济、农旅融合……带动群众蹚出了一条条富有各自特色的持续稳定增收致富路。
阙家花果利光柑桔现代农业园区。
做强特色产业 走实助农增收致富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1 月 13 日,高坪区阙家镇利光村,一棵棵柑橘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柑橘,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品尝。“眼下正是利光村爱媛橙成熟的时节,每年这段时间,我都会带上家人一起来采摘,在吃上最新鲜水果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前来采摘的游客冯先生说。
“三个橘子一元钱,卖了橘子好过年。”阙家镇种植柑橘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柑橘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通过建设百公里柑橘产业带,打造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阙家镇连片建成高标准现代柑桔产业园5万亩,年产果5万吨,初步形成早、中、晚熟柑橘竞相发展,橙、柑、桔、枳等食用药用品种兼备的产品体系,产值达2.5亿元。
“2022年我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其中利光村更是达到了2.64万元。”阙家镇副镇长魏玲说,如今农户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流转土地收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订单收购保底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旅游消费赚现金”的联农带农“五金增收”,全镇群众共享柑橘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无独有偶。高坪区长乐镇庙子沟村与周边村共有竹林10余万亩,当地群众有着编竹编的传统习惯。庙子沟村将竹编作为特色产业,打造助农增收支柱产业,通过发展竹编灯笼、竹编摆件、竹编画等精细竹编,也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现在,长乐竹编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竹编工艺品精美绝伦,不仅价格好、收益可观,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很受消费者青睐。”高坪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长乐竹编在网上销售十分火爆,来自国内外的订单不断。“现在竹编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年销售金额2000余万元,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近年来,高坪区阙家镇因柑橘“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基地以循环种养模式推动柑橘产业升级,享有“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的美誉;擦耳镇引入龙头企业延长花椒产业链,入选国家农业强镇创建名单;长乐镇创新发展竹编产业,“高坪竹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龙镇打造蚕桑示范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产业村”……高坪区各乡各镇各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乡亲们的日子搞得红红火火。
长乐镇举行竹编培训。
夯实庭院经济 开辟家门口增收新路子
熊家桥村新建成的高坪区会龙镇桑枝食用菌联合种植基地内,一幢幢砖混结构的生产用房有序排列,房内用于制作食用菌棒的粉碎、打包、消毒、接种等设施设备已经进场。随着基地的投产,会龙镇全镇的食用菌种植产业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熊家桥村共有村民1097户,其中含脱贫户208户,为会龙镇脱贫户户数最多村。会龙镇将脱贫户特别是未外出务工户的稳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主要抓手,采取“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脱贫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种植庭院经济,持续稳定助农增收。
“我们村帮助有种植意愿的50户在家脱贫户在房前屋后找地方,采用基本零成本、零垫支的方式,为每户新建20余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来发展庭院经济,每家配置可放置约250个菌棒的食用菌摆放种植架……”会龙镇熊家桥村党总支副书记姚杨说,目前全村一年食用菌的种植规模在30万棒左右,脱贫户庭院一户人一个棚每年可种植3批次食用菌,共计产菌1800余斤,预计实现纯利润5500元以上。
如今,发展庭院经济在会龙镇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现在全镇依托市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在沿线的熊家桥、石门楼、桂花井、硝厂、关财沟等6个村发展庭院食用菌、庭院水果和蔬菜等种植,尽力确保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目前已经有一定成效和收益的住户大概有600多户。”会龙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益平说,“因为食用菌的种植,熊家桥村庭院经济发展比较突出,粗略估算每户年增收在5000多元。”
高坪区辖11个乡镇、8个街道,168个村、56个社区,辖区人口59.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45万人,共有脱贫村6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7 个,稳定脱贫人口 13491户40251人、监测对象386户1108人。近年来,高坪区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经估算,2023年度,全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1837.37元,同比增长20.18%。
玩转农旅融合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每逢节假日,江陵镇江陵坝村的中法生态湿地公园、现代高端循环农业区、欧式风情小镇等景点就游客如织,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亲子游乐、民俗文化参与等活动,令前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村民通过合资、入股、扩大规模等方式,自己开起了民宿、农家乐达20多家,高峰期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江陵镇有关负责人说,村上通过以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头、群众跟进模式,大力发展农旅经济,实现2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园区常年务工500余人,户均增收2万余元。2019年江陵坝村被确定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2021年获评首批天府旅游名村;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赏花果同树,看茫茫橘海;品农家美食,购特色礼品。”阙家镇依托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园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果品变礼品。魏玲说,每年的“橙花节”、甜橙“采摘节”、格桑花节等农旅活动,能吸引游客超10万人,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休闲娱乐行业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
美景入目,文化润心。高坪区目光高远,瞄准“打造成为成渝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目标,重点打造了走马镇走马观花AAA级景区、阙家镇醉美橙乡AAA级景区、擦耳镇擦耳桃源AAA级景区、江陵镇中法农业科技园、青居橙香烟山AA级景区等一系列乡村景区;规划了中法农业科技园—金城山脉生态康养旅游线、嘉陵江流域高坪甜橙休闲观光旅游线、螺溪河流域晚熟柑橘田间乡愁旅游线等一系列经典精品乡村旅游路线……
亮出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达,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高坪区在农旅融合方面下足了功夫。通过科学规划旅游路线、精心打造旅游项目、推出更多惊艳独特文创产品,带给游客“沉浸式”旅游,让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更充实。如今,随着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打开,高坪区乡村群众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活。(高坪区乡村振兴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