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四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尤为艰巨和紧迫。”11月21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市举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新闻发布会。省委副秘书长杨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四川既有大城市、又有大农村,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相互交织,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低6.87个、8.8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收入水平与城镇仍有明显差距。
杨立提到,四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道避不开、绕不过的关口,是一道必答题。
四川是全国较早启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地区之一,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四川仍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县城为枢纽、中小城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具备了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地理条件。
四川城乡发展已进入深度融合期,预计“十四五”时期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每年有80余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必将带来城镇体系、内需市场和城乡格局的深刻调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中央谋划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为四川破除城乡体制机制壁垒、重塑城乡发展格局提供了强大战略牵引和有力政策支持。
从重点方向看,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四川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不平衡的特征极为明显,从县域入手打破城乡分割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成本更低、步子更稳,更具现实可行性。
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利于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促、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关于下一步的着力重点,四川从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高效配置、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5个方面重点任务作了部署;各地各部门将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
一是着眼解决流通不畅问题促进要素融合,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有序引导人才到农村、资金到农村,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二是着眼解决联动不足问题促进产业融合,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三是着眼解决供给不均问题促进设施融合,全力缩小基础设施“硬差距”,加快填补公共服务“软落差”,逐步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异;四是着眼解决管理不优问题促进治理融合,强化党建引领、文明善治、法治保障,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数字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