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市江阳区:瞄准商机 普潮苕粉越来越“潮”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1-16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一个普通的红苕,经过加工后变身红苕粉条,身价涨了几倍,让种了一辈子红苕的农民真正尝到了红苕的甜头。1月14日,笔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的苕粉生产基地,看到数十位村民忙得不亦乐乎。带领普潮村农民念活“红苕经”的,是该村32岁的村主任袁尚春。
    发展苕粉产业
    况场街道依山傍水,数千年岁月,为这座小镇留下了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其中,产生于清乾隆年间的普潮手工苕粉,晶莹剔透、滑软爽口,几百年来深受当地人和过往客商青睐。
    袁尚春是土生土长的普潮村人,2016年12月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为了让村民们早日走上致富路,她从振兴苕粉产业入手,自己也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从伯父那里学到了制作手工生态苕粉的技艺。

image.png

资料图片:袁尚春展示红苕粉条和红苕粉饼

    从2017年起,袁尚春开始带领村民引种了出粉率超过30%的“渝薯17号”和“叙州17号”进行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100亩,并组建起了红苕种植专合社,实行“村集体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
    “普潮手工红苕粉在泸州及周边地区,向来都是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卖价也远高于机器制作的苕粉,销路极好。如今的订单种植方式,更是激发了村民种红苕的热情。”袁尚春说,以前村民做苕粉大多是满足自家需求,产量有限,没有形成品牌。加之原来的红苕虽然产量高,但出粉率低,这一产业始终没有做大,村民只能守着金土地受穷。
    寻找更多商机
    2017年10月,普潮村集体资产公司与村民签约种植的1100亩优质红苕获得丰收,亩产量达到2500公斤以上。由于红苕出粉率高达30%以上,1亩地红苕就可出产淀粉800公斤,可制作手工干粉条85公斤。当年普潮村集体资产公司1100亩红苕生产制作的90多吨手工苕粉,就带来了220多万元的收入,除去红苕和生产成本,实际获利近100万元。尤其是当地村民,靠着种红苕,每亩获得了2000余元的收入,在村集体公司加工苕粉,每天还另有100元收入。
    初尝甜头后,2018年普潮村的红苕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进入去年11月后,每天天不亮,普潮村集体公司的苕粉生产基地就热闹起来,过滤苕浆、揉粉、晾晒,天气好时,一天能做3吨左右的成品红苕粉,这种晶亮透明、久煮不烂的手工苕粉每公斤卖价都在10—12元之间。
    “手工苕粉目前虽然在市场上还不愁销,但会做苕粉的人也不少,缺少特色,缺少竞争力。”袁尚春认为,村集体公司要壮大,农民要靠红苕增收,还应该延伸红苕粉产业链,寻找更多的商机。
    于是,去年10月,普潮村集体资产公司与市外一方便红苕粉丝生产公司合作,将沉淀后的红苕水粉通过机器压制、剪切、烘干,变成方便面状的红苕粉饼,配上作料包,装进方便桶塑封后,就做成了用开水冲泡即食的方便红苕粉丝。由于食材生态,味道鲜美,目前通过线上和线下投放市场后,虽然价格卖到5元/盒,但每天500盒的产量有时还不够卖。
    “今年村集体资产公司还将扩大生产线,同时进一步开拓网络销售渠道,让手工苕粉和方便红苕粉丝能够搭上电商快车,从山乡走向更远的大都市。”面对红火的手工苕粉和红苕粉饼市场,袁尚春又有了新打算。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