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金秋时节,走进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的向东藤椒家庭农场,上千亩花椒笼罩在一片薄雾中,一株株花椒树长得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
“花椒已经开始陆续进入花芽分化期。”在农场主汪东海看来,这段时间也是花椒管护的黄金期,管理直接关系到来年花椒产量和质量。因此,这段时间也是汪东海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在花椒林里一呆就是一天,忙着修枝、施肥等,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
汪东海查看花椒长势
汪东海是土生土长的瓦市镇长乐村人,之前他一直在新疆打拼。一次回老家过年的时候,看到大片荒芜的田地,汪东海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总在想办法,怎么能有一个产业,能够帮助村民们致富,让生活过得更好。”从那个时候开始,汪东海便萌发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5年,汪东海转让在新疆经营的企业,流转了家乡的撂荒地和边坡地1000余亩,带着妻子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经过深入细致地考察后,汪东海看好藤椒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决定将流转的土地种植藤椒。
为了种好花椒,汪东海将一腔热情都投入到了这片热土上,除了严格按照花椒的技术规程管护外,他“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硬是从一个门外汉自学成了半个“专家”。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他陆续投入1000多万元,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建设具备滴灌、生物防控、烘房等设施的1000亩藤椒基地,辐射带动瓦市发展藤椒3000多亩。
“作为花椒的一种,藤椒耐瘠薄、耐干旱、易种植、易管理。”如今,说起藤椒的种植经验,汪东海能讲得头头是道。“年采摘加工的干花椒有5-7万斤左右,产值达200万元。”汪东海夫妻二人,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敢打敢拼的闯劲,随着二人掌握的种植花椒的技术的日渐熟练,花椒的产量也越来越高。
这几年,汪东海在实现自身创业致富的同时,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务工机会,促进村民增收,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人要,在基地里干活6、70元一天。”村民陈传洪说,在家门口打零工赚生活费,还能方便照顾家里。据汪东海介绍,农场现有工人近20人,平时的修枝、除草等养护工作,在每年6月、7月是花椒成熟采摘期,花椒要经过烘干、拍籽、过筛、打包等环节后,放入仓库储存,还要再雇2、30名工人,都是当地村民,每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疫情期间,藤椒市场价格回落,一度从45元/斤下跌到20元/斤,农场运营面临资金挑战。2022年,瓦市镇遭遇冰雹,花椒树受损严重,汪东海回忆,“当时,上万株花椒树受灾,直接损失上近200万元。”
为了度过难关,汪东海一边四处争取政策扶持,筹集资金,一边千方百计节约成本,从花椒病虫害防治,到修剪、施肥等管护汪东海夫妇都会和工人们一起干。如今,凭着一股敢想、敢搏的拼劲,农场的发展正慢慢回到正轨。
花椒作为沿滩区农业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为促进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沿滩聚焦“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产业定位,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农户流转土地就近务工等多种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汪东海还有更大的目标。“我计划把藤椒产业打出品牌,做好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望着成片的花椒林,汪东海满怀信心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