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吴双桂 闫凯 文/图)10月24日,笔者走进安岳县合义乡大安合作园稻虾共育示范基地,穿过乡间小路,一望无际的稻田映入眼帘。只见路网分稻成块,村民弯着腰正在稻田边收起一笼又一笼小龙虾仔细查看……
在稻虾共育模式中,小龙虾主要以杂草害虫为食,水稻吸收小龙虾的排泄物为肥料,达到净化水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农药、减少使用饲料和肥料,实现绿色科学的田间种养,还可以产出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小龙虾和稻谷。
村民在稻田边观察小龙虾生长情况。
“合义乡从2018年开始探索稻虾循环生态种养,经过多年探索、创新、发展,稻虾循环种养技术逐渐成熟,摸索出了‘三虾二稻’的稻虾循环种养模式,即投放三次虾苗,种植一季大春水稻、蓄一季再生稻。”在大安村稻虾共育示范基地,合义乡副乡长谢宗刚向笔者介绍。
在位于新华村1组的勇刚家庭农场,笔者见到业主王勇刚正在稻田边查看再生稻和小龙虾的长势情况。“我以前在外面务工,一直想在外面闯一闯,但是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后来就决定返乡创业,现从事稻虾种养已有 6 年了。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尝试,觉得在家乡创业发展并不一定比外面差。”王勇刚说。
据王勇刚介绍,家庭农场现有80亩地,以水稻为主,稻虾结合发展。每年2月份开始出虾,5月份就开始插秧种植水稻。一亩地能产出约 600 斤小龙虾。按照今年的行情,平均算下来每斤能达到30元。在反季节销售的时候,每斤的价格最高卖到过110元,水稻每亩产量能达1200斤。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他每年净收入有100万元左右。
自从合义乡发展起稻虾产业后,从最初的一户发展到现在的近50户,其中种养大户达35户,本地最大的种养户有接近1000亩稻虾种养,部分种养户还来自重庆市大足区铁山镇。
据了解,近年来,合义乡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结合大安合作园区建设项目,全乡有标准化稻虾基地5000余亩,可生产优质水稻2800余吨、小龙虾1400余吨。此外,为发展壮大稻虾产业,合义乡充分利用毗邻重庆大足区位优势,与铁山镇、高升镇共建共享销售网络体系,实现小龙虾就地养殖、就地出售,预计今年全乡稻虾年产值达8000万元。
“下一步,合义乡将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全县‘六线七园’总体规划,打造稻虾、粮药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明年实现稻虾种养基地8000余亩的规划,推进农旅融合协同发展,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切实增加农户收入。”谢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