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洪瑜 文/图
10月25日,邻水县柑子镇龙安社区夜合村的川农八六养殖基地里,负责人张著红一往养殖池塘中投喂饲料,里头的虾就“热闹”了起来。
“我租赁了40亩地,养殖了基围虾300万尾,每季度产量约3万斤,一年可以收获两季。产值估计在100万元左右。”张著红介绍,目前主要销往重庆和邻水本地。
邻水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张著红是夜合村本地人。2019年以前他一直在福建务工,结识了很多养虾的朋友,了解到了养虾的技术。2020年他回到家乡,以自筹和贷款的方式,通过租赁闲置土地,开始了自己的返乡创业养殖基围虾之路。如今,他拥有3个养殖棚、7个养殖塘,基围虾品质不错,个头也比较大,平均长度在15厘米,重量在20克左右。
“相较于海水养殖基围虾,淡水养虾并不容易。”张著红介绍,为了让基围虾能在淡水下养活,虾苗运回之后需要首先在大棚里进行科学淡化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再放入精养池进行精细化管理,最后放入养殖塘里面进行养殖。张著红表示,养虾的水很重要,需要在水中培育一些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等来增加水中的藻类,给虾补充养分,才能提高虾的品质和存活量。
淡水养虾只是邻水发展的特色水产养殖产业之一。在邻水县九龙镇里仁村6组的渝邻九里水产养殖场,业主邓亚东正在养殖场指导工人们在甲鱼塘里捕捞成年甲鱼,以便及时将甲鱼打包发给客户。
“现在来自重庆和各地的订单比较多。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打捞甲鱼发往各地,一年下来差不多能卖出4000多只甲鱼。而这也是养殖场每年甲鱼成年的数量。”邓亚东说。
据了解,渝邻九里水产养殖场落户九龙镇已经十余年了,甲鱼养殖周期始终保持在5年左右。虽说养殖周期较长,可优良的甲鱼品质也为该养殖场积累了一大批固定客户。随着产业的良性发展,也让在该养殖场务工的十余名村民有了年人均近2万元的收入。
“我的甲鱼养殖基地一共养了差不多十万只甲鱼,同时还有娃娃鱼六七百条,还有一部分是养的其他鱼类,差不多有十万多尾。”邓亚东高兴地介绍道,现在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品质也好了,效益也越来越好了,等这些水产全部销售完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眼看着又是一个水产丰收季,以张著红和邓亚东为代表的养殖大户都表示,接下来,将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明年继续研究养殖技术,保证水产品质量得到更大的提升,并带着乡亲们一起养殖致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邻水县坚持因地因村制宜,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农”工作目标,紧紧扭住特色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全力写好生态水产养殖文章,大力发展甲鱼、基围虾、鲈鱼、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