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伽兰 文/图)庭院整洁,邻里和睦,守规守约,热心公益……近日,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老木垭村3组村民唐正碧参与村里的“记功分”,不仅可以在月度评比中得到一定“积分”,还可用“积分”换来食盐、纸巾等日用品,还能参与“星级文明户”评选。
“过去我们有记工分的说法。挑粪、耕地、栽秧、打谷子,大家付出多少劳动,就分得多少工分……”69岁的唐正碧通过村上组织的宣传动员会,知道这个“功分”不同于以前的“工分”,只要做到邻里和睦、团结友爱,爱护环境卫生,就能申报或被评定积分,还能换来日用品。
今年,为了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安居区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一长五联+积分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安居区13个精品村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老木垭村村民“记功分”公示栏。
积分 一个“老词”被赋予新含义
此前,安居区大部分试点精品村已探索并实践出一系列“积分制”乡村治理经验做法。
在老木垭村,自2018年起,“积分制”成了村民口口相传的“记功分”。老木垭村村支书陈绍兵告诉笔者,在“记功分”以前,一场村级会议都成为老木垭村的“老大难”。群众开会时,会叫村干部付“误工费”。
基于以上考虑,老木垭村2018年底试点推出“记功分”:村民采用口述、手写、照片、电 话、微信等方式,向乡村支两委或“记功分”执委会申报好人好事、配合村“两委”工作、创业创优、环境整治等情况;“记功分”执行委员会从德、学、勤、绩、美多个方面,对做得好的加分,差的则扣分,分值1—50分不等;全体党员、干部、群众都可参与 。 以参加会议为例,准时参加“三会一课”、农民夜校、述职恳谈会等村级会议加2分 ,缺 席一次扣2分。
从“记工分”到“记功分”,老木垭村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以来,一系列正在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赋予“工分”这一过去的“老词”以新的含义。
“累计积分达40分,可兑换牙刷一支……”在三家镇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的多元治理中心,同样有这么一处“道德银行积分超市”。货架上是供村民们兑换的日用品和学习用品。三家镇党委副书记陈东旭介绍,与老木垭村不同,这里的“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由园区党委统一管理,鼓励群众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辐射园区所在8个行政村。
笔者了解到,经过多年实践,安居区不少行政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积分制”乡村治理办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村级建制调整后“旧积分制”难以适应新情况。以老木垭村为例,原老木垭村与石佛村合并后,村民从1760多人增加到3780多人,“积分制”服务群众更多,保障力量和经费需要进一步加强。
安居区乡村振兴局总工程师吴仕介绍,今年试点推进的“一长五联+积分制”,由区乡村振兴局指导制定村级积分制工作方案,相当于区级层面挥动“指挥棒”,各试点村有序完善积分体系,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做法。
三门村村民参与评议评分。
一长 为每个村民小组配备“点长”
“一长五联+积分制”治理模式的核心是“一长”。各精品村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以院落为核心,参照每20户左右的常住农户设立为1个“点”,每个“点”由农户民主推荐1名“点长”。“点长”一般由合作社理事长、院落长、乡贤代表、致富能手或退役军人担任,将有效破解“评分人员力量短缺”的难题。
随着试点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各试点村基本上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配备了1名“点长”,工作职责主要是对本“点”进行全面监督管理,推进“五联治理”工作。
老木垭村2组“点长”易小凤介绍,在“点长”带领下,“点”可申报积分,每月由村评比委员会参照积分细则或当月主题评比活动方案,对各“点”进行打分排位。
试点开展“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评星”“一年一考评”。试点村月度积分排位前三名的点位分别奖励 1000 元、500元、300元建行生活等额电子消费券(1 元券等额 1 元人民币),所获奖励由本“点”农户共同平均享有;对排位前三名的“点长”额外奖励100元、50元、30元建行生活等额电子消费券。届时,消费券的发放将由“点长”牵头落实。
在高滩坝村5组,“点长”则由从外地务工返乡的黄亮担任。他表示:“由于村民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点长’要教会大家使用手机APP录入积分信息,对不会操作手机的,要帮助大家进行操作。”
五联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据了解,为加强指导,安居区乡村振兴局为各试点村制定了5个大类、42项“一长五联+积分制”积分参考指标,既有加分项,又有扣分项,指导各试点村规范并完善积分制,其目的是实现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积分事项由各个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我们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做好事就加分,干坏事就扣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思想意识。”高滩坝村村支书陈军介绍,目前在区级部门指导下,该村正在试点推行的“五联治理”模式,即:积分项目主要包括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产业联带、困难联帮,将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乡村治理体系。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一长五联+积分制”治理模式中来,安居区还强化资金保障,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按照每年每村2.5万元标准足额预算到各试点村;与建行合作,对每个“点”开立一个银行账户,交由村委会统一保管;同时不断完善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向村民宣传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此举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知晓率,还激发了更多人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
安居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锋认为,“一长五联+积分制”治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将乡村治理事务标准化、指标化,不仅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也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