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9月19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主办的“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兴文县举行,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暨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以竹代塑”标准体系框架,以及首批“以竹代塑”团体标准建议名单。
“从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业产品,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1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透露,竹产品生产和回收处理过程的碳排放量远低于塑料制品,据估算,1000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可减少 7000吨二氧化碳排放。“以竹代塑”为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基于自然的中国方案,是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量“以竹代塑”制品标准化存在空白的现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起成立“以竹代塑”标准化工作组。现场发布了“以竹代塑”标准体系框架,具体分为基础通用类、日用品类、工业生产类、建材家具类和其他类五个大类28个细项。还发布了首批“以竹代塑”团体标准建议名单,具体包括竹浆纤维、全竹浆食品包装原纸、生物基生态竹浆短纤维和长丝、一次性生物全降解餐饮器具、竹编安全帽、竹基复合压力管道、一次性竹质餐具通用技术规范。此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与兴文县还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兴文县委书记陈良云在致辞中表示,该县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超过52万亩,竹类近30余种。近年来,兴文县积极抢占“以竹代塑”新赛道,建立全国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在县域内率先推进“禁塑限塑、以竹代塑”,创新推动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2年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0亿元,农民人均竹产业纯收入从2018年的1900元增加到4200元,获评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