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琳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日前,四川省文物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红色草原”保护利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四川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红色草原”地方配套政策的省份。
去年8月,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公布了全国首批12处“红色草原”名单。四川红原草原、甘孜草原、松潘草原等3处草原成功入选,为全国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
松潘草原。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通知》中重点明确了需加强“红色草原”革命文物保护。具体而言,需开展“红色草原”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并加强战斗遗址遗迹等考古调查,推进“红色草原”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及革命文物周边环境治理。同时,实施“红色草原”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提升工程,打造一批精品展陈,并依托革命旧址举办主题陈列展览,推动更多革命旧址向公众开放。
《通知》还提到,要深化“红色草原”价值内涵挖掘,用文艺擦亮红色文化底色,让文物“发声”。通过适度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可观看、可阅览、可体验、可感悟的文化场景(场馆),或加强创造创意,组织艺术家、文学家到草原地区现场考察、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创作相关主题文艺作品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开展红色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提升生态景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开展红色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此外,还需要促进“红色草原”文旅融合发展。可通过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智慧服务,建设“红色草原”主题游径,培育“红色草原”体育旅游等方式,构建文旅融合新发展格局。在深挖红色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实际,策划开展红色文化演艺项目,让红色草原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