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8 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应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之邀在成都举行“奉献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专题学术报告中倡导,应通过新时期的稻之道,促进主食全谷化。
张启发介绍,人民的美好生活对稻米品质要求“ 安全、美味 、营养、健康”。在新时期的稻之道中,稻米产业正经历由数量驱动向以数量为基础的品质驱动的变革,稻米开始由几千年来仅为人类提供能量转向“主食”应承担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的使命,进而调结构、提品质、增价值、促效益,实现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但是,现行稻米品质标准存在的问题是,片面追求精美食味、不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总体方向。优质稻米的观念和标准亟待更新。”张启发说,“稻谷在加工过程中可导致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总量减少约80%,高糖易消化的精米白面导致各类健康问题。足量全谷物可全面降低疾病风险约30%,每人每天需用232克 的全谷物。”
据介绍,全谷物是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包含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糊粉层、果皮、种皮等全部成分的谷物(稻、麦、黍等)。全谷物能量相对较低、富含膳食纤维、较多的蛋白质等,有降低血糖、血脂、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抗氧化能力等多重健康效应。其中,黑米又堪称全谷的“全能冠军”,既保证了人类所需的营养素齐全平衡,又具高膳食纤维、高花青素等特点,吃黑米比吃精米增加30%以上的可食用部分,且增加的都是营养精华。
张启发建议,我国应加大对全谷物和彩色稻米的开发力度,应通过“稻-虾”“稻-蛙”“稻-蟹”“稻-鱼”“稻-鸭”等综合种养的“双水-双绿”模式(绿色稻米、绿色水产),力争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食味评价体系待建立,稻米的营养价值待研究,黑米的健康效益待研究”,还要着力对“食味较差、难煮”的全谷物和彩色稻米进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