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艳萍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水稻丰收正当时,机械收割显身手。8月9日,在泸县方洞镇陈田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两台收割机“你追我赶”,所到之处,一片片稻穗被卷入机械中,颗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
“我们专合社今年流转了2500余亩土地,近几年陆续配备了拖拉机、收割机等中大型农机具,提升农机作业能力,通过机插秧,预留机收通道,机械飞防、机械收割,相较于人工种植每亩可节约成本500余元。”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世超说。
8月3日,在陈田村的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田块里,由泸州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内江市农科所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泸县2023年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中稻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经过实地考察,在示范区内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块田分别进行现场收打。通过脱粒、去杂、称重等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步骤,测出中稻+再生稻示范田头季稻中稻的亩产量。经过测产,专家组认为,泸县2023年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品种选择合适,技术推广切实可行,示范效果好。
“近年来,我们通过全程机械化项目以及购机补贴项目支持,全力推进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泸县农业农村局土肥与农机服务股股长颜波说,“今年购机补贴共计补贴 600余万元,全县推广了农机具1万余台。通过前期机具的补贴,水稻种植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县中稻+再生稻实现了节本增产的目的,为粮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泸县粟喻粮油专业合作社承担了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示范任务,在耕、种、防、收中实现全程机械化。该新技术既能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薄弱的问题,同时还能降低种植成本。
近年来,泸县通过狠抓中稻+再生稻高产创建,中稻的面积、单产、总产不断突破,2022年,中稻播种面积56.1万亩,产量38.1万吨;2023年中稻播种面积56.4万亩,预计产量38.9万吨,实现了水稻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