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南部县太子岛村山有林、林有蜂、下有粮 森林“粮库”让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8-09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8月1日清晨5时,南充市南部县蜂农李九林起了个大早,进了山里。
  李九林是双峰乡太子岛村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山林里的养殖基地有他悉心照料的近百箱中华蜜蜂(下称“中蜂”)。
  相距不远处的农田里,李九林在今春种下的5亩黑花生即将迎来收获。一边操纵摇蜜机的手柄,李九林一边给记者算起账来:这批成熟蜂蜜已被采购方提前订走,上一个粮油生育期,5亩黑小麦已售罄,这一季黑花生一卖,今年的产业收入接近9万元。
  太子岛村第一书记聂晨曦介绍,这是当地合理利用独特地理与生态条件、积极发展森林农业的生动尝试。

未命名-1.jpg

李九林展示蜂脾。金杨婉笛摄

困境

村民举家搬迁上山 急需支柱性产业
  为了积极配合“西南第一湖”升钟湖水库的建设,太子岛村大批种植户举家从山脚、山腰搬迁到山顶上。虽然有新开垦的土地代替原先被淹没农田,但在没有经过科学改土之前,新垦土地较为贫瘠,粮油作物产量暂未达到高峰。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官兵回忆,交通运输道路、生产配套设施的修建周期较长,当地人短时间内出行不便,缺少固定的产业,收入也不稳定,如何找到谋生新路径、把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村里,成了当地思索的课题。
  近年来,在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等专家技术支持下,当地引入中蜂蜂群,发展养蜂产业。飞凰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这样应运而生。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蜜蜂岗位示范基地也落在这里,开展蜜源植物资源和蜜蜂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未命名-1.jpg

李九林展示蜂脾。受访者供图

破局

养蜂留住青壮人群 创新模式“活起来”
  合作社采用统一供应物资、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摇蜜、统一销售蜂蜜等方式,以分红为主要利益联结机制组织蜂农生产,聘请职业养蜂人为蜂场提供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以“理事会+职业养蜂人”模式在合作社初步探索养蜂共营制,解决太子岛村中蜂养殖产业发展“谁来服务”的问题。
  蜂蜜直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让社员分享农副产品销售后的增值利润。太子岛村逐步形成“山上有森林、林中有蜜蜂、山下有粮油”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去年,太子岛村发展中蜂养殖120箱,带动农户10余户,实现社员分红2万余元。今年,合作社将养殖规模扩大至400箱,7月份第一阶段取蜜1600公斤,预计今年夏季总产量可达3000公斤。
  此外,135亩黑小麦在山水之间扎下根来,每年10月播种,次年5月迎来上市;每年4月,30亩黑花生播下,在8月收获;田坎、田坡之上,勤劳的当地人见缝插针套种起大豆玉米。
  “有力气的年轻人可以养蜂、种粮两手抓,年岁渐长的村民养蜂不费力,适当劳动还能锻炼身体。许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在聂晨曦看来,这个模式“搞活了”。

推广

森林农业模式可复制 川内推广空间大
  “大食物观”下,森林也是“粮库”。杨明显进一步解释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的森林资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森林食品,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蜂产品无疑就是其中一种。
  “太子岛村探索配套生产技术、建立合作社、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认为,四川丘陵农业区域广袤,还有很多村落与太子岛村有着相似的情况,明明蜜源植物资源丰富,面对发展困境时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充分利用。因此,该模式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推广。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失、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发展蜜蜂养殖这种劳动强度较轻、直接间接收益都较高的产业,将为四川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杨明显介绍,下一步,专家团队将认真总结双峰乡的发展模式,在更多的区域内进行推广,为农民增收扩宽新渠道。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