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成都温江区寿安镇多路径拓宽强村共富路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8-0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 记者 罗敏
  暑假,走进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和合之道艺术街区,可以看到坐落其中的手工作坊、摄影画展吸引不少学生前来体验。“以前这里的房屋基本闲置,现在变成了艺术园地,有不少可体验的艺术项目,同时周边配套也慢慢跟上了,这里越来越热闹了!”7月28日,居民杨莉向记者说起这些变化,很是感慨。
  该艺术街区由清华美院团队、西南交大团队等艺术大咖入驻,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增设灯光设计、美术馆、装饰艺术等,真正实现艺术融合街区生活。
  将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盘活为崭新的乡村生活新空间,正是寿安镇以共富为导向探索村民增收新通道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寿安镇以经营乡村理念谋划乡村资源价值转化,以“1个镇集体经济组织+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N个混改公司”为抓手,创新党建引领生态资源、林盘资源、闲置资产、文化资源、扶持资金“五个活化”,让农村“沉睡”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2022年全镇集体收益突破8000万元,镇、村集体资产合计达39535.88万元。

未命名-1.jpg

和合之道艺术公园。罗敏摄

全镇“一盘棋” 谋篇活化闲置资产

“这里原本是 2016 年修的迎春花观景台,使用率极低。村‘两委’和村民商议后决定改成集阅读、咖啡与美食于一身的乡野生活空间‘在野’。”天星村党委书记谢思凯告诉记者,村里不仅建起了在野、创舍、匠坊等多处乡野生活空间,还将闲置或半闲置的林地、耕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等资源整体梳理,以转租、参股的方式交由市场主体打造运营,增加村集体收益的同时,也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
  在天星村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张茂凯看来,不同于商业地产逻辑,乡村新建项目一定是在与村“两委”达成一致目标基础上,联合共营村庄。在这过程中,村民变身服务员、清洁员、管理员,参与经营村庄,村集体也因租赁新增15万元左右收益。
  而从全镇“一盘棋”来看,2022年1月,镇党委牵头领办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总社,组建了农村资源管理平台,村党组织发动,党员骨干示范带头,通过“国有公司+镇村集体”“社会公司+镇村集体”盘活闲置资源。
  “这也是我们对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探索。农户将各自闲置资产使用权交由村集体,这些零散的资源经过打捆规划整理,进行整体开发、院落抱团优改、项目组合用地、零地招商等。”寿安镇有关负责人说,通过这样的方式目前推动1180余亩闲置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产品化供给,有效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350余亩,引进产业项目5个,有效推动资本、人才向乡村流动。
  如针对扶持项目“体量小、难经营”,镇党委牵头打包整合各类扶持资金,资产评估、折股量化到镇村集体,引入社会资本、国有企业合作营运、按股分红,投建灯塔营地、微盆景集市等项目,变“无偿补助”为“有偿股权”,变“一次性”投入为“可持续”增收,辐射带动4500余名群众享受土地流转、租金、股金、薪金等7种增收。

41d0c0012eaaf11b1e4725e143331800_0aa93f71d1d0ac26949913827fcec8b0.jpg

微盆景集市。 寿安镇镇政府供图

生态折价入股 和美新乡村多元增收

针对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不足、“守着金土地挖不出金矿”等问题,寿安镇组建产业链党支部7个,党员带头领办金蕊银芳、天星编艺等 16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自发腾地修路、自愿捐赠花木、自主维护卫生,以良好生态环境占股10%落地心灵湖营地,通过生态价值入股岷江书院。
  “一开始村民跟我说,天天垃圾分类,把房前屋后收拾干净,有什么用呢?当大家看到环境好了,不断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发现值了!”让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引以为傲的是,岷江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良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入股岷江书院项目,作价150万元、占股5%。“事实证明,人和村美,是可以量化、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
  江安河畔,曾经的河滩地、闲置土地上,如今建成160亩的“灯塔营地”,大片成规模的高标准农田,既产出粮食,也由好风景产出好“钱”景。“我们招引社会资本,把河滩地、闲置土地统一整理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并以 48%占股参与营地的运营。”陶勋花说,农文旅业态下,一亩地单流转费就是2000多元,还带动周边消费,提供就业岗位,一举多赢。
  寿安镇持续在“生态环境”“和美新乡村”上做文章,出台了《寿安镇农户建房集聚点规划》《寿安镇农房整体风貌导则》,景观化改造周边林盘院落,再现“林田相依、林院相融、林水相通、蜀风雅韵”的川西田园风光。通过优质林盘资源,招引社会资本落地建成创舍一期、遇见花开等一批田园办公、亲子研学新场景、新业态。一三产业联动,汪家湾花海、北海驿站等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毗邻区域综合增收400余万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