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玲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连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滋润,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羊盘村新种的大豆纷纷从地里冒出初叶。村里海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海松每天都会到地里查看大豆长势,及时补苗。
“去年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种了 1200亩,收成不错,今年扩大规模,又流转了500亩进行套种。”龙海松乐呵呵地算了一笔增收账:如果单种玉米,亩均产量可达800斤,除开种子、人工费等成本,亩均净收入可达500元;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每亩种植的玉米株数不少、产量持平,但可增加大豆350斤,按照4元1斤的市场价算,净收入有1200元,实现了玉米不减收、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农谚常道:“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虽然大豆玉米套种可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但是山区农业生产依然面临机械化耕作难、年轻劳动力缺乏、种植积极性不高、科学管护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没人种、种不好的问题?今年以来,利州区邀请农技专家,通过组织网络培训、技术轮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广泛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培训。同时,全区12个粮食和大豆油料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种植推广区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植技术难题,提高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我们还通过土地‘半托管’‘全托管’两种模式,建立专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根据种植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实施‘一条龙’服务,解决好种、管、收等问题。”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12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机械化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利州区已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6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5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