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屏山茵红李熟了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7-18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7月14日,“金江脆红·生态好李”2023年中国·屏山茵红李产销对接推介活动在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举行,浙江、广东两个分会场同步进行现场直播推介。记者获悉,屏山县茵红李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预计年总产量近15万吨、直接产值超过9亿元,目前销售进度过半。
  屏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屏山人种李始于明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地人从原产李资源中发现并优选培育出“茵红李”。至今,屏山县仍保留有40多年的屏山茵红李原生树、母树群和树王,其中原生树至今仍开花结果。
  浙江省海盐县援屏农技专家、海盐县农业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王金良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提高茵红李品质,屏山县推行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制定屏山茵红李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在全县创新推广“六统一”模式,包括统一品种品系、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农资配送(农药包装物回收)、统一分级包装,逐年对全县茵红李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并着力发展有机茵红李,已落实百余个有机茵红李试点基地。当地还创新建设“茵红李+林下白鹅”数字化智慧物联网集成系统。
  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茵红李的种植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发展,田玉英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她放弃广东高薪的工作,回到屏山带领乡亲种植茵红李,年收入超10万元,后成立锦屏镇漆树村叙屏专合社。
  目前专合社每天要发出小件散包茵红李1万多斤。不少村民也能在专合社从事茵红李采摘、分级包装等工作,实现就近就业。专合社7个股东的分店每天外销茵红李上万斤,每天销售额达20余万元。田玉英与丈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近年来,屏山县构建起了茵红李全产业链条,在开拓本地及周边市场的基础上,与广州、浙江、上海等沿海大型超市、水果交易市场成功对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梁东建议,屏山县进一步拓展果品贮藏、包装、营销、加工等配套产业,并不断注入“李子”文化,借助“李花节”“李子采摘节”等农文旅品牌活动,助推屏山茵红李高质量发展。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