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
近日,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大尖山村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里,近3万亩巴山木竹随风摇曳,绵绵细雨中,几名当地群众穿梭在竹林中采摘竹笋,一筐筐新鲜竹笋经山地轨道运输车从竹林间运输至山下,基地内的竹笋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一派丰收的忙碌景象。
“今年春季雨水比较多,竹笋长得快,4月初开始,每天一早,我们都要上山扯笋子。卖完自己扯的笋子,我还到竹产业基地打零工,挣点工资。”大尖山村群众肖泽英戴着手套,麻利地采摘着竹笋,她高兴地说,笋用竹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仅在基地做零工,她一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
据了解,两河口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核心区位于两河口镇大尖山村,于2020年启动建设,占地面积8000余亩,建成以来,带动周边群众在基地务工,累计支付劳务报酬100余万元,实现了群众门前收租金、村内务工挣薪金、集体经济收入有资金的多重目标。
竹笋属于季节性食品,为了延长竹笋美味期限,留住悠悠笋香,提高群众收入,大尖山村还成立了广元市朝天区鸳鸯池竹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户”方式,流转村民土地,吸纳村民就近务工,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协调管理服务,专合社负责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