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文/图
7月5日至6日,全省制种基地提升行动暨种业园区建设管理培训会在西昌召开。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成都市等10个市(州)农业农村局,邛崃市等17个县(市、区)党委或政府、农业农村局,国家级制种大县,国省级种业园区及农业农村厅有关处(局、站)的相关负责人。
两天时间里,与会嘉宾共同走进西昌市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西昌市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等,了解西昌在玉米制种方面的情况,并围绕种业园区建设管理开展交流学习。
会议现场
制种成农民增收“金种子”
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
盛夏时节,凉山州安宁河畔,阳光有些刺眼。几名农户正在满目青翠的玉米制种田里忙碌着。
“给玉米打上农药,防治病虫害,才有好收成。”顶着太阳,西昌市阿七镇大田村村民赵霞忙得满头大汗。据她介绍,最近几年,不少农户响应政府的号召,制起了玉米种。
小小的玉米,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种子”。
“家里5亩多土地流转出去制种玉米,由专业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再回收成熟玉米种子,加上我在田里干活儿,一年能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赵霞说起话来满脸质朴。
不远处的西昌市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内,科研人员正围绕这颗“金种子”开展着一项项试验。“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引进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指导生产以及示范带动……”常驻园区的四川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李晓言简意赅。
据悉,西昌市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面积1万亩。自2020年以来,园区整合农业、交通、水利等涉农项目,投入总资金2亿元,建成中短期种质资源库2个,种质资源保有量达7000余份,配套完善种质资源圃、育种创新基地等近200亩,每年可完成1000份(次)种质资源繁殖与鉴定。
“目前园区入驻科技专家12名,特聘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7名专家为园区建设和科研做技术支撑。”西昌市玉米种业现代农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龙头企业带动
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
走进西昌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垦丰公司),偌大的厂区内,加工玉米的仪器设备吸引着嘉宾的目光。
“这个季节马上要进行玉米种子烘干和加工,等到秋天农忙时,我们再把外面收来的新鲜玉米经过筛选、分级。”西昌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雪涛介绍,公司采用全自动生产设备,可实现果穗分拣、烘干、储存(暂存)等功能,每年烘干种子干果穗8000多吨,加工成品种子1000余吨。
“玉米种子收获后必须烘干,现代化烘干方式保证了种子质量,为后续的销售和品牌打造提供条件。”西昌市种业管理站站长王立峰介绍,近年来,西昌通过税收、土地、科技等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玉米制种产业。
截至目前,西昌共有制种企业24家,制种组合390余个,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家,14家制种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77个。“以垦丰公司为代表的玉米制种企业加快推进了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王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