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 李睿)“十四五”期间,会理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改革秉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守住底线、防范风险,农民主体、共享发展”三项基本原则,聚焦建设全国知名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县(市)总目标,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土地、金融、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促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打开新局面、注入新动能。
会理市烟草现代农业园区(新烟区)
培育壮大新主体。在全市筛选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作为项目实施业主,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冻库)73个、新增库容7450吨,新建标准化羊舍147户(个)、户补贴1.6万元。该项目在保护会理青皮软籽石榴和建昌黑山羊品种种质资源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会理石榴特色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延伸产业链。
配置农业“良种芯”。大力实施玉米种业提升工程,圆满完成完成260个(次)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设立5个品种安全性监测点。引进杂交玉米制种企业4家,在黎溪镇、绿水镇、城北街道建设杂交玉米制种基地4500亩。引进大豆制种企业1家,在益门镇建设大豆育种基地1000亩。通过为市域玉米、大豆主导粮油产业配置“良种芯”,进一步夯实粮油稳产保供基础、保持稳中有进发展主基调。
会理市城北兰厂水街一隅
完善基本农田配套设施。统筹实施157个行政村耕地地力保护36.688万亩、兑付补贴资金4821.35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农业0.27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余亩,整治田间排灌渠道68.42千米,新建蓄水池54口,新建田间机耕道62.79千米。通过持续发力抓好田网、渠网、路网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农田(地)灌、排、引、蓄等要素功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端稳会理人民的“铁饭碗”。
培优特色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石榴、芒果、柑橘、早市蔬菜、生猪、肉牛羊等市域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建优建强沿江干热河谷优质果蔬产业带。实施肉牛、黑山羊增量提质项目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推进畜牧“双百万”工程,培育提升“黑山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名品牌。统筹市域现代农业园区联创联建、协作共赢,大力示范推广种养循环现代农业新模式,持续孵化农业新业态、拓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市域烟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烟草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度全市种植烤烟23.1万亩,产出优质烟叶55.85万担,烟税创收1.98亿元,烟农创收9.02亿元。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市农业种养产业进一步实现均衡布局、整体提质增效。
会理市城北兰厂水街一隅
项目落地富一方。改革大力推动会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金梅项目(简称:金梅项目)落地落实。项目建设地位于会理城西,建设内容包括修缮金江书院、仓圣宫等历史建筑,进一步完善区域内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建设研学基地、矿坑民宿、休闲观光农业区、康养村舍、山地农庄等农旅融合产业项目,统筹盘活城北兰厂村闲置宅基地5300㎡建成特色水街。此番改革有力促进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走在项目建设地,一派盛世安康、岁月静好、人民幸福的美画卷般般件件入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