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射洪文升镇发展制种产业—— 在撂荒地撒下富民兴村“金种子”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6-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智 记者 袁宇君
  6月18日清晨,射洪市文升镇仁鑫村村民郭其江早早来到该镇玉米制种示范区内,开始对玉米抽雄去杂。随着入夏后气温抬升,田块里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已经窜出一人高,长势良好。
  去年开春时,这片生机勃勃的制种田,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去年以来,文升镇通过制种基地专项土地整理项目全覆盖推行玉米制种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玉米制种4000余亩,其中村集体牵头规模化制种2600余亩,其余涉及农户167户1300余亩。

未命名-1.jpg

玉米制种示范区。陈智摄

“化零为整”整治撂荒地
  文升镇位于射洪市东北部,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夹”、农业基础薄弱。面对农村土地撂荒、农业产出低、农业人口“空壳化”等现状,文升镇大力探索镇域产业发展。
  去年,该镇花大力气整治撂荒地,统筹推进玉米制种产业,新增玉米制种1500亩。辖区内仁鑫村、三联村、邓城垭村、莲花滩村组建联村党委,各村组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群众纷纷积极入社,整村推进玉米制种产业。
  发展玉米制种产业,成片种植是关键。为了整村推进,村“两委”干部户户走访、家家宣传,动员群众通过置换、入股等方式将零散土地“化零为整”,打破“户户为界”的承包模式。合作社统一平整土地,连片推进,开展宜机化改造。发挥联村党委引领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土地资源,壮大产业规模。协调相邻的4个村和1个社区开展互助合作,通过产业经营联盟、邻村接壤土地托管的模式,打造玉米制种核心区。

产业发展 多了增收路
  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受益。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施惠于民呢?在文升镇,村集体与农户间建立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土地产权归农户所有,使用权归村集体。前三年,农户只领取耕地地力补贴,三年后,农户参与利益分红。一方面,合作社统一 开荒、统一代耕代种、统一产业经营,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有助于产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务农需求的农户通过参与土地管理获得劳动报酬,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在这个模式下,去年仅农闲务工我就多收了5600多元!”郭其江告诉记者,文升镇实现产值收入180余万元,农民务工收入增加50余万元。
  文升镇玉米制种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拓出一条省心便利的新路。通过玉米制种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2023年全镇9个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可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助农增收100万元以上。

种养循环 土地高效利用
  为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文升镇大力实践生态产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绿’字。我们通过‘轮耕+生态’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文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桂清介绍。
  2021年起,文升镇就积极探索轮耕发展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在3月中旬播种玉米,9月中下旬种植羊角菜,让土地四季有收成,提高土地亩产值。
  当地还同规模化养殖场签订畜禽有机肥和秸秆青储饲料互收协议,建立养殖场粪便与玉米秸秆“免费互换”机制,打造生态种养循环模式,降低成本,落实环保责任,实现政府、种植户、养殖户“三赢”局面。
  “当前,已完成1600余亩制种玉米的抽雄去杂等田间管理。”郭桂清告诉记者,下一步,当地将加强宜机化耕种和基础设施改造,积极打造制种玉米品牌,推动产业兴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机统一,促使村集体“腰包”鼓起来、村民“红利”多起来。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