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纳溪区:“粮田”变“良田” 农民笑开颜
来源:四川经济网 时间:2023-06-13

(周超文 肖光荣 记者 庞玉宇 文/图)“短变长、窄变宽、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望着昔日零散产出低下的“望天田”甚至撂荒地变成了成方连片、效益倍增的“高产田”,泸州纳溪区石龙村党总支书记谢健满脸喜悦。

6月11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的3200亩高标准稻鱼种养园区内,记者看到,田间地头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昔日的陡坡地、扁担田,如今变成了一片片田成块、地平整、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良田,蔚为壮观。

未命名-1.jpg

小田变大田农民笑开颜

据了解,2022年,纳溪区安富街道通过积极争取专项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资金960万元,在石龙村和桂花村启动建设了3200亩高标准农田,其中内容涵盖土壤改良、新打机井、地埋管道、排水沟硬化、疏浚渠道、新建机耕道和修复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等多个方面。围绕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能力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和改造,实现良种、良壤、良技、良机、良制有机融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两村打破了原有的村、组和土地界限,采取“二合一”或“三合一”的办法,变“皮条田”为“大块田”、变“坡地田”为“水平田”、变“无路田”为“农机田”。

如今的3200亩高标准稻渔园区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水不冲田、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使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建成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经初步测算,改造后的田地,每亩每年可节支增收在300元以上,土地流转费也由原来的200元/亩提高到500元/亩。

“现在我把两块小田合并成一块大田,面积有4亩多,砌了田埂、保水性更强了,缺水可以从水渠里放水,再也不担心缺水问题了,对生产更有信心了。”石龙村村民陶治奎在改造后的稻田里一边清理杂草一边喜滋滋地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