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全民 摄影报道)“浙川协作、助残共兴。”5月17日,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工作现场会在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召开。会议旨在交流总结近年来东西协作工作中的经验以及谋划未来助残事业发展。
2021年以来,浙川两省持续残疾人“量体裁衣”式服务,深入基层,实施人才交流培训、康复救助、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等工程,累计储备残疾人帮扶项目600余个,共落地浙川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资金8600多万元,受益残疾人超过5.75万人,再续浙川25年来历久弥新的“山海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拓宽残疾人就业之路是浙川两地帮扶干部共谋良策之一,“帮帮摊”就是助残就业其中一种。
今年57岁的张来友是江口镇陵丰村三组的村民,因右腿有残疾,打破了他靠体力外出务工致富的梦想,生活过得很拮据。2022年3月底,他在民政干部的帮助下参与了“帮帮摊”项目,刚开始摆摊,他一天就能赚近百元,这是过去他想都不敢想的。“主要卖鞋、袜子和儿童玩具,不用自己进货,卖不掉的商品还能够退换,没有后顾之忧。”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靠“帮帮摊”致富的梦想被点燃了,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信心满满。
“帮帮摊”是去年杭州上城区携手剑阁县启动的东西部协作项目,通过引导东部专业团队入驻,组织培训西部低收入人群,发展地摊经济、小店经济。货物由公司统一提供,可免费退换。同时还会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培训,帮助参与者尽快掌握营销知识。如今剑阁县已经有“帮帮摊”185个,“帮帮店”8个,带动223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增收。
在浙川帮扶的剑阁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来自剑阁县王河镇华阳社区的鲁春华已成为手串(链)手编“能人”。
“非常开心!我很满意!”鲁春华说,她在10多年前因一次意外造成右腿残疾,靠轮椅辅助才能行动,在家里做煮饭、洗衣的活儿,经济收入几乎莫得。2023年初,残联专干张琪到家里来告诉她可以到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在这里,每天包吃包住,还有营养餐,做的全是来料代加工手上活儿,每天4至5个小时,月收入就上千元了。”
来料代加工只是剑阁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康复训练项目之一,还有缝纫、雕刻、网络直播带货等康复训练项目。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接纳84名不同等级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助力他们有了经济收入。
浙川帮扶助残致富,如同“星星点灯”,照亮了每一个残疾人的心,让他们能够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沿着东西协作之路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残联、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领导,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等东部省(区、市)残联领导,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市)残联领导和负责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工作负责同志参加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