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艳玲)作为畜牧业大省,近年来四川省通过现代畜牧科技工程实现“开源节流”,尤其是着手加快构建具有蜀地特色的多元化饲料配方体系,节约饲用粮消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表示,四川作为农业大省,非常规饲料资源极其丰富,包括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植物及其副产物,如菜籽粕、棉籽粕杂粕、玉米和小麦等谷物加工副产物,但实际饲用率不足20%,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
2021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牵头实施了“川猪精准营养与非粮型营养源创制”项目,以替代型蛋白资源选择、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精准评价、猪精准营养需要评价以及低蛋白日粮技术等为抓手,开展了生长育肥猪饲粮豆粕减量技术的攻关、集成与应用,初步构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多元化饲料配方体系,建立了低蛋白和豆粕减量使用示范基地4个、发酵饲料研发基地1个、非粮型生物饲料原料发酵生产线5条;研制玉米豆粕减量大猪配合饲料产品2个;参与制定豆粕减量替代团体标准1项。
据了解,从该技术在企业示范应用的情况测算,可实现猪饲粮豆粕使用量降低2-5个百分点,饲料成本降低50-150元/吨,少用豆粕100多万吨,节约饲料成本近2亿元。项目示范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猪禽多元化日粮应用”、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杂粮杂粕原料精细加工利用”分别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应用典型案例,对于解决优质饲料原料缺口、人畜争粮问题及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饲料兽药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四川将开展地源性特色蛋白饲料原料资源调查,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蛋白饲料原料资源;优化调整饲料配方,加快低蛋白日粮技术和抗病营养技术的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饲料精准营养和精准配制工艺运用,提升饲料转化效率。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积极推介减量替代成功模式和典型案例,引导饲料养殖行业减少豆粕用量,促进饲料粮节约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