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米易县麻陇彝族乡黄草坪村:“芒”起来有盼头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5-0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文/图
  从攀枝花市米易县城,驱车一小时左右可到麻陇彝族乡黄草坪村。4月25日,穿过弯弯绕绕的田坎,踩着田埂松散干爽的泥土爬上小山包最高处,借力村民李洪万黝黑粗粝的手掌拉一把,记者踩进他的小院,有机会一睹他的芒果园。
  50亩凯特芒果树陆续挂果,果实还只有拇指大小。李洪万一边管养,一边默默等着芒果一点点长成鸡蛋般尺寸,他好进行后续疏果和套袋的操作。一套小平房就建在果园旁,恰好容下一家七口的其乐融融。
  李洪万不是本村人。早年他随兄弟姐妹5人,从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发易地搬迁来到攀枝花,在黄草坪村扎下根来。

5e1b21d7243ddbf1965b5914fd8f7d71_%E6%9C%AA%E5%91%BD%E5%90%8D-1.jpg

黄草坪村村民李洪万查看芒果长势。

破局

“三无”村“芒”起来
  麻陇彝族乡党委书记杨昶介绍,黄草坪村共计360余户1500多人,其中彝族占全村总人口六成以上。村里像李洪万家这样,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喜德县、美姑县、盐源县等地自发易地搬迁而来的村户,共有155户。黄草坪村曾经被称为“三无”村,无基础设施、无致富产业、无增收来源,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
  近年来,该村鼓励村民大力发展芒果种植。从2013年种下第一株芒果树开始算起,芒果园不知不觉已经积蓄了李洪万9年的心血。5万元、6万元、7万元……随着果园面积不断扩大,以及越来越多芒果树进入盛果期,这份甜蜜事业给他带来的收入逐年增加,“今年预计能超过10万元”。李洪万的妻子侯有美还在果园边养猪,每年出栏10头以上肥猪。去年,他们家在政府帮助下,出栏肥猪18头。
  芒果园是李洪万一家的“绿色银行”:孩子在芒果树下成长、在果园的供养下读书成才。李洪万的大儿子已经就业成家,二女儿正就读护理专业。芒果园也是黄草坪村村民的“绿色银行”,是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该村现有芒果种植户167户,种植面积3200余亩。
  今年,45岁的李洪万第三次成为父亲,迎来三女儿。当别人问起他,养3个孩子累不累时,他说:“压力是不小,但只要芒果在,我就有信心把日子过好。”

转型

农旅融合有前景
  “村里有芒果,也有核桃、青花椒、油桃等特色产业。但论起人均可支配收入,距离3.2万元的目标尚有差距。”黄草坪村村支部书记蔡军告诉记者,当前,村里正竭力帮助村民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植效益。
  去年极端热害后,许多村民担心土壤墒情不足,影响今年收成。黄草坪村积极争取米易县乡村振兴资金,利用村里多个水库水塘资源,为种植户铺设滴灌管道设备,不让一棵已挂果芒果树“受渴”。
  经销商进村收购核桃、青花椒等传统经济作物时,麻陇彝族乡与黄草坪村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帮助种植户议价、争取合法权益;眼下黄草坪村还在与盒马鲜生联系对接,争取成为盒马的“芒果村”,力求为种植户解决芒果销路问题。
  “想让发展再上台阶,还得找新突破口。”随着麻陇乡串起全乡资源的旅游环线不断建设,黄草坪村这个大山深处的纯农业乡村,正探索自己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细数村里可利用的旅游资源,还真不少——背靠当地的母亲河楠木河,黄草坪村打造3公里漂流游项目:清澈的河流段不仅适合漂流,还能让游客体验摸鱼的快乐,品尝山村农家乐的美味、享受乡野民宿的质朴。等村集体经济资金累积到一定程度,村里还想把天然温泉也开发出来,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利器。
  “做餐饮就需要厨师、墩子、传菜员,做住宿就需要客服、保洁、服务员,旅游项目更是需要项目规划师、安全员等。”杨昶告诉记者,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产业发展缺人才,正积极展开村榜样评选,表彰回乡就业创业的年轻人,吸引人才回流。希望通过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能让越来越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