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 文/图
今年,“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而且被提升到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高度。四川发展预制菜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市场方面,四川作为人口大省,消费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在原料方面,四川生猪、油菜籽、蔬菜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可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丰富的原辅料。在创新方面,四川省开设有食品加工产业相关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数量超50所,年均培养食品加工产业相关人才1万余名。
四川将如何抢抓预制菜机遇?近日,中国(川渝)预制菜产业大会在遂宁召开。围绕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新技术应用”“行业标准”等热点问题,相关专家和企业大咖讨论热烈。
预制菜展示区。
复合增长率高达20%
增长势头强劲
当天,众多预制菜企业现场摆展,各种预制菜产品让人大呼过瘾。“预制菜好吃又方便!”刚刚吃过一片梅菜扣肉,来自湖南的苏女士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她的情况。
据介绍,苏女士在湖南经营着一家预制菜加工企业,其产品包括小龙虾、淡水鱼等,这次专为取经而来。在她看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改变,开始尝试预制菜。“虽然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互联网优势,销售情况越来越好。”苏女士说。
目前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888亿元,2021年达到3459亿元,2022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达到4196亿元。三 年 增 速 分 别 为 18.1% 、19.8%、21.3%,保持强劲势头。
“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在快速扩张。”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邓小丁认为,得益于外卖点单、物流配送等渠道的发展,预制菜主要市场在一线城市发展,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延伸,市场增长空间仍然较大。据相关研究报告,我国预制菜每年将以20%的年复合增长率逐年递增,到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5165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四川积极布局预制菜
加快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预制菜产业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河南、河北、辽宁、浙江、安徽,以及四川。
记者获悉,2022 年,四川预制菜生产企业共 586户,实现营业收入近700亿元,其中预制菜产品营业收入431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11.6个百分点,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 1000 亿元。目前,四川预制菜产业已形成了“成都·中国川菜产业城”“眉山·中国泡菜城”“遂宁·肉类罐头之都”等百亿产业集群,另外,包括新希望、通威、铁骑力士、蜀大侠等众多知名企业已经入局预制菜赛道。
在本次大会的预制菜展区,安井食品集团的展台附近人流不断。“我们主要从事速冻火锅料、速冻面米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在四川资阳新建川味预制菜生产线以及速冻食品生产线,非常受欢迎,高峰期一天产量能达到 500 多吨。”安井食品集团西部基地总经理张少华介绍,经过公司调研,川味预制菜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所以接下来,其公司将加大在四川的投资,研发更多的川味预制菜。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四川省预制菜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发展还面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品牌影响力还不强等问题。下一步,四川将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预制菜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打造一批百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鼓励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督促企业建设全流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