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璐霜 记者 唐子晴)在攀枝花,眼下正是给烟田覆膜铺管的时节。但4月11日,记者来到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辣子哨村,却没有见到往年那样人来人往的景象,烟田里只有一大一小两台农机来回作业。
“这两台机器经过创新改造,不仅可以覆膜,还可以同时完成铺管工作。”烟农赵俊驾驶着铺管覆膜一体机从田垄驶过,黑色滴灌带顺着机器滚轮的方向铺设在田垄上,黑色薄膜同步覆盖上去。
“以前80亩烟田覆膜铺管,需要10个工人忙活半个月,现在用这台机器,只需要两三个工人,花1个星期就能完成。”赵俊说,按照每人150元的人工成本核算,仅此一项就能节省上万元。
攀枝花是省内重要的烤烟产业区,多年来,“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烟请工难、用工贵”等问题一直困扰当地。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仁和分公司烟叶科科长杨章明介绍,相关技术人员结合攀枝花的地形特点,不断研发适合丘陵山区烟区的轻简机械化技术和小型多功能农业机械,逐步推动攀枝花烟叶生产走向全程机械化。
在烟草农机不断优化改进的同时,仁和区还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比如将铺管覆膜一体机、打孔地膜等农机农具与“先膜后烟”技术相结合,对烟叶种植流程进行改造,从原来的15个环节精简至7个,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亩均用工量从去年的20.3个,降低至今年的10.22个,降幅达49.6%,烟农亩均售烟收益也由此提高4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