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宅基地建服务点 打开“抱团式”养老新思路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4-18

丁慎毅近日有媒体刊发了《不愿去养老院的上海乡村老人,在宅基抱团养老》的报道,文章介绍:上海柘林镇新寺村“椿萱庭”宅基养老点近日开启试运营,该养老点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也同步启动,在这里,住宿加三餐每人每天50元,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还可适当予以减免,目前许多村民已率先预约了椿萱庭即将正式开启的宅基养老服务。

  随着农村地区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养老资源匮乏且服务水平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家庭空巢化、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注定了乡村养老必须走一条与城市养老不同的路径。根据现有条件做文章,农村地区可以尝试走互助式“抱团养老”的路径。
  村民“抱团养老”更实惠更有熟悉感。新寺村创新了宅基地流转模式,“椿萱庭”就设立在同村的宅基地上,入住老人需要将自己的宅基房流转至村里进行统一管理,出租后可以有一笔丰厚的租金给到老人手中,除去支付“椿萱庭”的养老服务费用,还能有相当一部分结余。同时,由于入住人员基本都为本村本组的村民,大家相互熟悉,而且邻居也可经常来串门。老人们闲暇时还能去自家菜地里犁地种菜,不会打破他们长年习惯的日常生活节奏。这种养老模式,子女们也更放心。
  目前,“椿萱庭”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本村50岁左右的村民,由村内成立社会组织统一培训后上岗,“椿萱庭”还配有一处医疗站,由乡村医生定期坐诊。如果还能有工作人员兼顾养老点外的上门服务,这也可以解决更多中老年农民就业的难题。
  当然,这种在宅基地抱团养老的模式,必须建立在农民宅基地增值的前提下。近年来新寺村通过宅基地流转推进企业总部建设,引进培育了现代农业及骑虹文创等项目,促进了宅基地增值。也就是说,把农村经济搞上去,村集体有钱了,就可以预留一部分资金发展老年人“抱团式”养老,村民只需掏一点钱就可以加入村集体养老机构养老,享受老年生活。
  总之,宅基抱团养老的模式,必须坚持村委会主办、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同时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和农民就业结合起来,和因地制宜与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起来。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