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如何干?——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大咖献计献策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04-13

专家观点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大网的连接点,要通过县域产业繁荣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加速城乡融合推动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构建“联接+计算+智能”安全可靠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畅通城乡融合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蹚出一条数字乡村共建共赢发展新路子。

●要建立适应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土地整合,提升农业竞争力,发展绿色碳汇经济,从而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

主持人: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嘉宾: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乡村振兴论坛(2023)参会专家、学者
  4月8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乡村振兴论坛(2023)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业博览园举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等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汇聚一堂,结合典型实践案例及调研成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振兴新路径、新经验、新模式探索献计献策,会场精彩观点不断。

未命名-1.jpg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乡村振兴论坛现场。

新时代新挑战

综合施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起点,在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组书记杜志雄看来,当下乡村振兴面临国内外约束条件下的粮食安全、盘活土地要素和农民增收、农村人口外流与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之间的结构性差距等挑战。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张琦从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阐释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强,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要强,多功能拓展能力要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强,农业国际合作能力要强。
  “农业强国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指出,要从产业效率、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入手,克服产业发展面临的重重挑战,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副主任、中国县域经济报社总编辑姜帆认为,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大网的连接点,要通过县域产业繁荣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加速城乡融合推动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阎荣舟则指出,乡村振兴是长期系统工程,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要素禀赋出发,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下,做强优势产业,推动全体全维全域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

在融合中夯基础育新局
  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融合”是与会嘉宾频繁提到的关键词。所谓融合,既包括产业融合,也包括城乡融合。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阳波结合当地实践案例分享了坚持绿色发展、文旅融合,扎实推进黄山店村“三次转型”的经验。他说,乡村振兴,要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同时,要坚持区域联动,加强顶层设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挖掘用好区域优势,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联动。
  以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为例,中央党校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刘忱介绍了“爱故乡-村歌计划”的工作实践,以建设村歌集体创作坊,完成村歌作品制作,实现凝聚人心、传播乡村品牌、助力乡村文旅、推进乡风文明治理的效果。
  《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总编文炜同样从融合发展的角度讲道,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经济拉动作用。将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优化再生,释放出更强发展动力,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智慧经济和以人为主的发展观。
  “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城乡融合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孙生阳则讲道,要在融合中夯基础,在融合中找产业,在融合中育新局。
  作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乡村振兴实验室十大典型案例发布之一的成都新津的天府农博园张河村便是一个很好的城乡融合发展典型例子。
  成都市新津区委书记唐华分享道,近年来,新津积极推动以乡村为场景创新、创业、创造,把乡村组织起来,搭建平台,链接城市要素,为企业回到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让所有的生意回到乡村重做一遍。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高级副总裁澹台新谱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说道,乡村振兴必须构建“联接+计算+智能”安全可靠的数字乡村基础设施,畅通城乡融合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蹚出一条数字乡村共建共赢发展新路子。

创新机制体制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面对乡村振兴面临的人地矛盾、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争夺资源的矛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伍振军认为,要建立适应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土地整合,提升农业竞争力,发展绿色碳汇经济,从而保障农民收入增长,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安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高惺惟同样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必须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所有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木门店镇党委书记刘建中分享了作为纯农业镇,该镇以党建引领,高质量推动土地流转,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推动乡村振兴的做法经验。
  据介绍,木门店镇所辖村庄之前大多数具有村资源单一、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自我“造血”功能有限等特点。为此,该镇探索出了“党建引领合作,规模种粮创收”的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以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镇党委统领土地合作联社为抓手,镇域31个行政村通过土地合作社规模化种粮,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的华丽蜕变。(图片由成都市新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