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4月4日,四川2023年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启动后,第21团的水稻专家们随即奔赴富顺县古佛镇,调查了解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情况,并通过培训引导当地种植户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把水稻种出好效益。
当天下午,艳阳高照,专家们一路风尘来到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查看秧苗长势。水稻专家们在团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的带领下,已连续3年来到古佛镇指导水稻的育秧、高产、全程机械化、节水节肥等生产技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教授孙永健介绍说,今年专家们已到田间指导3次钵苗机插的示范,目前秧苗长势喜人,这种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
随后,专家们走进古佛镇政府的会议室,围绕“水稻精准稀播育插秧技术”等对几十户钵苗机插的示范户进行了培训。同时,种植户还与专家展开了互动。富顺县携手天下种植家庭农场张家建问道:“怎么解决再生稻的机收问题?”对此,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旭毅提出解决路径:一是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二是采用轻型收割机械以减少对稻桩的碾压;三是稻田要能排能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