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肖菲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高度支持目前有关部门制定标准对食用农产品、茶叶、玩具、婴童产品、电子产品5类商品限制过度包装。消费者对茶叶过度包装问题关注程度最高,有40.7%的消费者认为疑似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两成多的消费者认为电子产品和食用农产品疑似存在过度包装问题。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销售量和利润,采用过度包装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例如,一些水果被包装在塑料盒子中,再用塑料膜包裹。农产品过度包装,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导致资源浪费。当包装数量多于实际需要时,这些额外的材料将成为废品,增加环境的负担。同时,这也浪费了生产成本以及物流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更重要的是,过度包装还带来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茶叶、食用农产品等过度包装问题严重,大量的包装被大量生产和消费,会产生大量浪费物,影响自然生态平衡。而许多高质量的包装材料,如塑料和纸板,难以分解和回收,长时间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环境造成威胁。
长久以来,我国对商品包装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根据国家标准委制定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过度”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包装层数3层以下、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但是对于商品包装没有统一规范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这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鉴于农产品过度包装对环境和消费者都带来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更加科学的包装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包装,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产和消费模式。在这方面,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有农产品电商平台近年来开始推广“裸菜”概念,即不过度包装的农产品。这些平台通过直接与农民合作,将新鲜的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不仅减少了过度包装问题,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在江苏省盐城市,一家农产品公司设计了一套有机农产品的包装。这种包装采用了很少的额外材料,只在每个水果上加了纸质标签。这个设计最大化了水果的自然美观,同时也减少了浪费、降低了环境负担,并且营造了有机农业品牌的形象。
总之,整治农产品过度包装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做的事,它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层面,需要出台更严格的法律与规定,确保及时、准确地消除过度包装现象。企业层面,可以选择更加环保的包装材料,如可降解的材料或传统的包装方式,从而减少浪费和环境负担。消费者层面,要有更强的环保意识,选择无包装或简单包装的农产品,并影响身边更多人向过度包装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