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处,恰似相逢花盛开。三月,春风肆意挥舞画笔,把天南地北涂抹成一幅幅缤纷多彩的画卷。
旭日下,位于叙永县赤水镇和水潦乡的乌蒙花海桃李相间,白里透红,金光闪闪,花里藏着媚人的俏,风中带着醉人的香。
这两个坐落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小镇,曾荒凉偏僻,鲜为人知。转眼间,条条大路贯通、座座铁塔耸立、朵朵鲜花盛开……昔日落后的小镇正暗自蓄力,开始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桃李花开招凤来 文旅融合促发展
“一路走来,一路花开,开出万紫千红美好时代……”3月14日上午,高亢激昂的歌声在赤水镇双山村的田间山头回荡,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远道而来的游人过客纷纷闻声而来,一同观赏叙永县2023年“山川星野 永宁行”系列乡村旅游活动暨赤水镇“乌蒙花海”赏花节启动仪式现场盛况。
民俗舞蹈、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精彩纷呈的节目让现场掌声如潮。
舞台旁,美食展销街里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新鲜饱满的甜橙、包装精美的李子酒等一系列当地农副产品大受欢迎,前来摆摊售卖的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个眼睛都笑开了花。
为保证启动仪式期间可靠用电,当天一大早,赤水镇供电服务站员工彭贵中、杨光贵、吕刚三人便将一台1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运到现场备用,并提前对相关线路进行了全面巡视检查,活动期间全程守候,确保供电万无一失。
双山村是乌蒙花海的核心区域,既有“白妆素袖碧纱裙”的俏丽,也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每年春天,这些生在乌蒙大山深处的鲜花便竞相绽放,把积蓄了千年的芳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双山村村委也抓住机遇,试图以乌蒙花海为载体,带动双山村发展。然而,2015年前,双山村还是小水电供区,村里用的都是木电杆,低电压频频发生,打雷下雨天停电更是家常便饭。当地村民们常是苦不堪言,村子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为保证双山村文旅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供应,2017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迅速筹集资金,集中对双山村进行了农网改造。赤水供电服务站结合乡村镇社发展实际,在充分准备下连续施工,对全村电杆、老旧设备进行了整体更换。
2022年,叙永供电公司还在赤水镇修建了35千伏雪山关变电站,从根本上改变了线路状况,就此解决了双山村的用电问题。
随着农村电网的日益完善,双山村将苗族传统文化体验、峡谷观光、田园风光休闲体验与赏花活动相结合,推出了桃李花节、自行车骑游、摄影比赛、画眉斗彩等主题活动,吸引了云贵川各省的游客前来赏花打卡,并打造特色农家乐,助力当地村民创收致富。
同时,双山村还充分利用赤水河谷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实施扶贫产业项目,调整赤水河流域产业结构,引进排污、滴灌等现代农业电气设备,发展了以凤凰李为主的李、桃、梨、核桃、甜橙等数万亩水果基地,打通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积极协调市县帮扶单位帮助实现产业脱贫。
“自2019年以来,双山村先后和泸州老窖公司和中国邮政叙永分公司等单位合作,助力优质李子销售,实现每年销售优质凤凰李1.5万余斤,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余元。”双山村村支书王敏介绍道。
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集体经济越办越红火,村民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山里人家过上了好日子。花枝掩映下,一栋栋小平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小轿车几乎摆满每家每户的院子,村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都充满了希望。
桥通南北引清泉 水丰电足兴家园
春日照耀下,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大气磅礴的万亩花海、鬼斧神工的悬崖陡壁、宛如丝带的盘山公路,仿若一卷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缓缓铺展开来,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赤水河村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因倒流河和渭河相汇于此,形成赤水河而得名,也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转战的重要战场。闻名遐迩的峡谷景观——鸡鸣三省大峡谷就坐落于此。
自古以来,赤水河村都是地理死角,交通闭塞,来往极度困难。2020年1月,鸡鸣三省大桥正式通车,乌蒙山区最大的交通死角天堑变通途,赤水河村民众千百年来爬山渡河的历史从此结束。
除了交通不便,以前村民们就连基本的生活饮水也成问题。
2011年前,赤水河村还是小水电供区,由于村里电能质量差、无抽水设施,村民们只能望河兴叹。起初,村民们都是徒步到大山里的山洞中背水。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们自发筹资筹劳,沿着峭壁边炸边凿,修建出一条引水渠,取名为岔河大堰。大堰建成后,引出山洞水,村民们便经过大堰旁的绝壁栈道,在渠内舀水。
2013年,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开始对赤水河村进行农网改造。水潦供电所提前进行多次现场查勘,结合乡村镇社发展实际,反复对比制定高效可行的施工方案,在充分准备下连续施工,从根本上改变线路状况。
改造后,赤水河村10千伏线路由5千米增至53千米,台区变压器由7台增至13台,用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也使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
2022年,为解决夏季干旱期间村子人畜饮水问题,水潦供电所还在赤水河边的山坡上安装了两台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并完善了相关配套线路设施,保障了两级提灌站的抽水设备用电。
“以前,村民们只能徒步挑水,费时又费力。现在,电通了,提灌站、蓄水池都修建好了,村民们在自己家里就能接到自来水,方便多了。”说起农网改造后的变化,赤水河村委主任杨崇茂难激动万分。
随着农村电网和抽水设施的日益完善,全自动灌溉系统的家庭农场、半自动化喂养的养殖场等产业,纷纷选择落户这片热土,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闻讯后,都背起行囊决定回乡创业。
以前地里讨不到生计时,村民张勇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赴浙江打工挣钱。2017年,看到村里电力、水源等条件成熟后,依托阳光足、雨水少的优势,他在赤水河谷山坡上建立了家庭农场,种植大片甜橙树,如今规模已发展到100多亩。
“农场的全自动灌溉系统需要用大量电能,供电所为基地申请了农业灌溉用电,为我们省下来一大笔钱呢!”张勇激动地说。
据悉,在农业部公布的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水潦彝族乡依靠本土特色农产品——赤水河甜橙成功入选。经过努力,目前赤水河村水果种植面积初具规模,达5000亩,效益初显。
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水源充沛、交通便利,赤水河村将继续依托峡谷风光,推动文化旅游、生态种植融合发展,奋力打造村民们安居乐业、实现致富梦想的幸福家园。(供稿:国网四川泸州供电公司 彭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