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资阳:抓好“三件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四川经济网 时间:2023-02-24

(记者 汤斌  文/图)2月23日,资阳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全市“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埋头苦干,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据了解,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该市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增速居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26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粮食面积产量只增不减,有效稳住了农业基本盘,为助推全市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贡献。

“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三件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会上,资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image.png

安岳高低厢粮经统筹示范片

今年,资阳市将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总结推广安岳乾龙种植园地优化升级改造模式,抓好粮油(经)示范片建设,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进一步细化促进抓粮种粮的政策措施,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力度,及时兑付惠农补贴政策,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统筹抓好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持续深化“光盘行动”等食物节约行动,减少生产、加工、运输、餐饮等各个环节的损耗浪费,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

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落实全省“天府良田”建设提质十年攻坚行动,整合各级涉农项目资金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8.3万亩、改扩建高标准农田7.4万亩,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3182户7222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针对性采取帮扶措施,动态清零帮扶到位。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各类资源、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聚力,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稳岗就业、增收致富。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回头看”,巩固提升“三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

为此,该市今年将聚焦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提高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柠檬方面,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安岳柠檬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开发柠檬食品、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世界级柠檬产区;柑橘方面,要注重提质发展,打造早熟蜜柑和晚熟杂柑为主的“一早一晚”柑橘产业经济带;蚕桑方面,要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桑叶茶、桑枝菌、桑葚酒、白僵蚕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巩固提升2个国家和5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融合园区)创建成果,创建认定一批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推进“国省市县”四级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1+3”“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抓好乐至黑山羊、伍隍黑猪、天府黑兔,资阳香橙、尤特香薯、清水香苕,安岳柠檬等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加快推进四川(乐至)现代畜禽种业园区培育和安岳红薯种苗繁育基地等种业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起“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特色种业体系。实施“五良融合宜机改造”行动(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深度融合),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坚持品牌强农、质量兴农,加快构建“资味”农产品品牌体系,开展“资味出川”等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行动,增强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

image.png

整治后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农业共营制”试点,注重龙头企业培育,规范运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成都农交所资阳所平台作用,探索资源出租、资产入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与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合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局面。

此外,该市还将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引领作用,加大金融惠农支农力度,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本土培养和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支持农民工、大学生、企业家等返乡下乡创业,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发展。加强“三农”干部培训,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三农”工作队伍。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