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学习正当时。2月13日,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大营坝村村民李军一大早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翻开一本《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认真读起来。“农家书屋的书贴近农村、契合农民,从中了解政策、学习知识后发展生产,乡村振兴有奔头,美好生活有盼头。”李军高兴地说。
“南江县从2007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2017年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到2019年实施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程,一个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苟丹介绍,目前,南江县已建成309个农家书屋和20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充电”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搭建阵地 满足多元需求
在公山镇桥坝村农家书屋,一排排书架整齐划一,一册册图书陈列有序。“有红色革命书籍、有养殖技术书籍,还有小朋友们爱看的各类故事书,图书种类齐全。”该村退休老党员吴学保说,平时来这里看书、查找农技的群众越来越多了,既打发了时间,也充实了自己。
“农家书屋是农民自己的书屋。”南江县新华文轩门店经理蔡波说,在充分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配书计划,将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等出版物配向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的多样阅读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配备少儿类、文化类等书籍,增配农技书籍,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儿童“关爱站”、群众致富“加油站”。
据了解,南江县为使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按专人管理、按时开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做到借还有登记,群众需求有记录,从2013年以来,先后打造了48个农家书屋建设样板。
文化粮仓 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在天池镇百岁村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书架,上面整齐摆满着各种书籍,窗明几净,透过玻璃窗,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呈现在眼前。
百岁村党支部书记孙继东介绍,“2019年,百岁村农家书屋经过第2次搬迁后,结合乡村风貌进行升级改造。如今书屋建筑面积50平方米,馆内书籍囊括中国文化、儿童读物、生态自然科普和健康科普等2000余册,配套有桌椅、茶水、服务台等设施,所有设施均免费向全体公众开放。”
“现在当农民不学习一些科学技术,还真当不了。”一旁正在翻阅《农业百科全书》的种粮大户何迅说,以前是没条件读书,搞养殖、发展农业受限很大,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在农村发展什么都相对轻松多了。
“农家书屋不仅丰富了农民朋友的文化生活,吸引他们远离牌桌,走向书桌,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还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提高文化水平,找到致富门路。”百岁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亚琴说。
数字赋能 让学习更高效
在南江的农家书屋,扫码就可以阅读海量书籍。
在大河镇灯油坪村农家书屋里,村党支部书记易罗元手把手教村民冯登文登录“南江数字农家书屋”。简单操作后,冯登文找到了如何种植金银花的书籍,认真研学起来。
“如今,南江农村都通网络了,手机、电脑等已进入农村群众生活,农家书屋的传统纸质图书期刊不再是乡村群众汲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移动阅读便成为新风尚。”南江县图书馆馆长李劼说,2017年开始,南江县着手建设互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利用县图书馆数字图书期刊资源,通过微信扫码关注南江县图书馆,打开云悦读,就可以随时随地免费阅读图书馆电子图书和期刊,让使用者轻松实现掌上扫码“博览群书”。
冯登文感慨地说,“有了‘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后,方便了不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需要了解什么一收索就出来了,再也不淘神费力了。”
近年来,南江县将“南江数字农家书屋”配送到全县30个农家书屋,让乡村读者在家就能扫码免费阅读县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期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精神食粮”输送到千家万户。(供稿:南江县委宣传部 鲜娜妮 刘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