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2月12日,2023年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岗站联合培训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外的专家齐聚成都,为来自全省各地的牦牛养殖企业和合作社代表开展技术培训。
“我们将全国的行业专家、省内企业代表召集到一起,主要是为了从种、养、加工等角度进行全产业链的技术培训与分享,使四川牦牛产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红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罗晓林介绍,目前我省牦牛产业在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养殖中营养均衡供给、当地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疾病防治、产品加工等方面仍需取得进一步突破,此次培训正是行业代表针对系列问题的一次集中培训交流。
围绕上述主题,专家分别就红原综合试验站研究成果、牦牛育种及改良、牦牛营养调控技术、牦牛传染病与寄生虫防治、发展饲用作物促进牧区养畜协调发展、牦牛产品对应性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与培训。当天下午,现场还进行了企业对接交流,有关专家对养殖户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
“疫病防控意识不足是目前牦牛产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犊牛腹泻、结节性皮肤病等问题,给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华中农业大学李家奎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针对牦牛常见疫病的防控技术、产品都已经相对完善,但牧民在实际操作能力和防治意识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会上了解了新理念、新技术,能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红原雪月天佑公司负责人高嵘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据她介绍,他们公司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牦牛养殖上的应用,目前已经在甘孜州、阿坝州等地建设了10余个智慧牧场,同时在川农大、省草科院专家指导下进行牦牛大规模标准化养殖育肥基地建设,年出栏牦牛达5000头以上。“经过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储备,以及新技术和理念的学习掌握,今年我们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展到40000头。”高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