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健全粮食稳产增产机制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2-12-23

  (文字由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提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各地聚焦稳粮保供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耕地保护、撂荒地治理、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等多方面夯实粮食稳产增产支撑点。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上海市松江区创新保险机制调动家庭农场保护耕地地力积极性。推出耕地地力保险,将保险的“逆向赔付”转变为“正向激励”,通过对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两项核心指标进行监管和评价,对地力水平达标者予以奖励。耕地质量评价以5年为一个周期,保费为每年每亩80元,市、区财政分别补贴40%,家庭农场主只需承担20%,即每年每亩16元。投保前,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耕地质量进行检测,确立耕地质量基础值,第三年进行耕地质量“期中评价”,对地力不下降并且提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的,由农险公司作出理赔,家庭农场主每亩分别可拿到120、216、312、408、480元的奖励。在第五年作“期末评价”,达标后家庭农场主拿到的奖励更高。目前,全区已有462户家庭农场投保,覆盖面积7.6万亩,占比超过50%。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试点探索科技赋能耕地“非粮化”和撂荒监管。打造“卫星动态监管+无人机定期巡航+日常线上报告”的农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平台,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智慧监管模式。一是细化实化线下监管责任,由老党员、村干部等组成网格责任队伍,将试点区域1.2万亩耕地图斑分区分块落实给68名网格责任人;二是打通线上智慧监管通道,赋予各级责任人国土调查云数据库接入权限,责任人可随时在手机端口查看土地性质,核实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反馈违反政策行为,形成高效线上巡田机制。

  四川省宣汉县探索“约法三章”撂荒地治理机制。一是“村规民约”夯实治理基础。指导各村修订村规民约,明确撂荒耕地不自行复耕的须将经营权流转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运营。二是“要素集约”解决治理难题。财政安排1000万元撂荒地整治专项资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加大撂荒地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撂荒地复垦发展粮油生产加大扶持力度。三是“服务公约”优化治理效果。引育全环节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复垦撂荒耕地业主无偿提供机械服务和技术指导。

  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海南省三亚市推行生态高效轮作,精细化“四算”促进粮食生产。一是算时间。根据时节和气候合理引导生产,确保水稻、瓜菜、绿肥有效衔接,避免闲置撂荒。二是算习惯。根据市场需求对后茬作物和轮作模式进行调整,瓜菜错峰上市发挥反季节优势。三是算品种。在实践中摸索出“瓜菜+水稻+绿肥”“瓜菜+瓜菜+水稻”等四种最佳组合,确保土地全年可利用生产周期达270-315天。四是算效益。生态效益与生产效益统筹兼顾,不但有效解决了南繁科研用地夏秋季闲置问题,也持续改良了耕地土壤,带动了农民增收。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探索“吨半粮”建设机制。一是压实责任。把“吨半粮”创建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明确“吨半粮”创建任务清单及工作措施,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乡镇、具体村庄、具体地块。二是强化扶持措施。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开展区、镇、村三级书记“指挥田”建设,共建成“指挥田”694个、面积1.6万亩。四是聚合优势资源。划定试验田向社会公开张榜,吸引有能力、有资源、有技术的经营主体运营,对达到相关要求的揭榜主体给予奖励。今年,16.5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769公斤和1021公斤。

  探索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机制

  安徽省探索优质专用粮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发展“专用粮”。以大县、大镇、大片和大户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整建制单品种规模化种植,县域内同类型品种集中种植不超过5个,单个种粮大户种植1个品种,统一生产管理。二是画好“信息图”。对专用粮规模化种植的地块、品种、主体等信息进行普查汇总,制作信息电子地图并公开发布,供用粮企业查询。三是织牢“政策网”。将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建立有关部门和主体协作机制。实施两年来,既节约了用粮企业成本,也促进了农户增收增效,得到用粮企业和农户一致认可。

  健全粮食生产责任机制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探索稳粮保供“辅之以义”保障机制。一是片区负责高位推。推行区级领导粮食生产“片区负责制”,全面负责18个片区粮食生产、耕地保护、撂荒地整治等工作。二是田长负责压茬推。建立耕地台账,实施耕地网格化管理,推行镇村社“三级田长责任制”,将粮食生产重点任务分解到每一块田地,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对未达标田长实行“一票否决”。三是“挂包”负责全民推。针对部分群众有地无力种、有力无意种的现状,开展“万名干部敲门行动”,全区2万余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粮食安全,组织和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