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弃种,如今再现田间
四川农村日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夏日炎炎,行走在苍溪县的农家庭园、农业园区,不时可见一派瓜藤绕架、瓜果累累的景象。此瓜非西瓜非冬瓜,而是药食两用的瓜蒌。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苍溪消逝多年的瓜蒌产业重获新生,短短3年时间,就从2000亩迅速扩种到近3万亩,其“体量”几乎与苍溪当家药材川明参旗鼓相当,并将在未来超越川明参。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瓜蒌在苍溪再度吃香呢?
既能卖钱 又可观赏
8月16日清晨,在云峰镇紫练村任家沟,一场新雨将任文金等农户联袂打造的几百米瓜蒌长廊点染得格外青翠。带着雨珠的藤蔓、圆溜溜的瓜蒌,弥漫着浓浓的田园气息。
“种瓜蒌投入不大,而且当年种植当年就有收益,但我们最怕种出来没有销路。”任文金说,“去年5月,在业主的带动下,我种了8分地,10月份就收了1200多斤瓜蒌,业主按每斤0.8元保底回收,我卖了960元。”
农户任银章说:“2016年,我花了200多元向业主买了35株苗子栽在荒坡上。第二年,每株平均就结了120个瓜蒌,业主回收,每株卖了接近100元。”
今年4月,任银章又投入2.5万元一下种了3.5亩瓜蒌,同时在瓜架下套种黄豆、姜黄等作物,这样,套种的收入足可以抵掉一年的肥料钱了!
在陵江镇玉女村,因为种了瓜蒌,一片低产猕猴桃园重新焕发生机。“2011年,村民发展了近300亩猕猴桃,但后来遭了猕猴桃溃疡病,大多都荒废了。”村主任王子荣说,“如果改种其他的,我们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2016年,我们干脆将其中200亩猕猴桃园流转给业主,让他利用猕猴桃园现成的架杆种瓜蒌,结果第一年亩产就达1000多斤,第二年达1吨多,今年亩产预计高达2吨多。这下子,老百姓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能就近务工。”
记者还发现,农家庭园种植的瓜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他们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基础。东青镇中心村农户赵术元说:“我开了一个农家乐,前几年栽的几十株瓜蒌形成了30米的长廊景观,今年我将抓住县上打造‘七彩田园’的机遇,加强对瓜蒌的管理,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耍。”
陈文远(左)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
业主带动 订单收购
其实,瓜蒌是苍溪的老产业。“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有供销社和药材贩子收购,当地就发展过瓜蒌。”苍溪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陈文远说,“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瓜蒌与市场脱节,老百姓大都弃种了。直到2015年,全县的瓜蒌产业才在业主的带动下发展起来。”
这个业主就是杨勋良,时任陵江镇林业站站长。杨勋良向曾经种过瓜蒌的老农请教,归纳总结出了一套瓜蒌种植技术,从上海市农科院采购了30多万株瓜蒌组培苗,与陵江、云峰等镇的农户签订单,2015年发展了2000亩。杨勋良说:“我们与农户约定,以5年为一个种植周期。我们垫支种苗,瓜蒌按每斤0.8元保底回收,市场价上涨,我们也略涨。同时,为农户建立瓜蒌收购档案卡,承诺种苗95%成活,母苗100%挂果,符合标准的应收尽收。”
陈文远介绍:“发展瓜蒌,老百姓原本就有经验,瓜蒌好种、易管、见效快。以5年为一个周期,如果净种,以目前订单价格,每亩每年可收入6000元左右,成本投入只有1000多元。5年以后,老根晒干就是天花粉,业主也要回收。”
继杨勋良种植瓜蒌成功后,苍溪县在2015年底提出:把中药材纳入全县 “三大百亿”(猕猴桃、中药材、养殖)产业,其中要着重打造瓜蒌等新兴主导产品。于是,瓜蒌被作为全县的大产业开始推广。
多措并举 做大做强
连续三年持续发力,苍溪县39个乡镇,个个都种上了瓜蒌,面积已接近3万亩,种植规模与苍溪传统的川明参相当。但是,川明参的种植更局限于苍溪龙山一带,而瓜蒌则受到业主和农户的普遍欢迎。
“我们依托4个龙头企业,坚持‘业主带动,订单发展’的核心,由业主管技术、管销路,统一向农户提供组培苗,解决了自繁自育品种退化、出苗不齐、果子商品性差等问题。”陈文远说,“全县瓜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将瓜蒌作为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因为瓜蒌不需繁杂技术、投资少、投劳少、见效快;二是利用近两万亩低产猕猴桃园架杆改种瓜蒌;三是集体经济园发展瓜蒌。”
为此,苍溪县2017年出台政策,对瓜蒌种植户予以每亩200元的种苗补贴。全县各乡镇形成了3个种植模式:一是农户房前屋后的庭园经济模式,既可种植增收,又可借势发展休闲观光;二是果药模式,在新建的猕猴桃园,充分利用其投产前的立体空间和巧打时间差,套种瓜蒌;三是净种模式。
“瓜蒌食疗同源,壳、籽、根都可利用,尤其是瓜蒌籽加工以后是很好的休闲保健食品,市场供不应求。”陈文远说,“因此,到2020年,全县瓜蒌将发展到5万亩,超过川明参。我们将坚定不移扶持龙头,待量起来以后,建立瓜蒌的精深加工基地。”
今年10月采收时节,苍溪的瓜蒌产量将达到3万吨。杨勋良正加紧对引进的两台初加工设备进行调试,他说:“去年我的加工能力不足,收的瓜至少烂了1/3。今年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初加工出来的瓜籽,收到了上海、山东、贵州等地的订单,另外,我还和省内一家中药材公司签了供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