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琳 董晋宇 李全民)“哞、哞、哞……”每天清晨,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房石镇里河村都会有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打破乡村的宁静。“天都还没亮透就起来啦?”“等天亮透牛都饿瘦喽!”这是里河村村民们早晨碰面互相打趣最常说的几句话。
然而,就在两年前,里河村还是一个产业基础薄弱、交通条件落后、青壮劳力流失严重的偏远小村落。为改变里河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当地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持续用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队伍。2021年初,“全国优秀农民工”“优秀农民企业家”杨飞成功当选里河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里河村从此开启“蛹”到“蝶”的蜕变之路。
聚力基础设施水平提升
“下雨一脚泥,天晴一脸灰,这种路走路都恼火,就更别提发展产业了。”这是以前里河村的真实写照,因为村里道路交通条件差,百姓出行极为不便,遇到雨雪天气还存在出行安全隐患,发展产业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村两委换届后,杨飞带领新一届村班子深入全村走访了解掌握各社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要致富,先修路。不把路修好产业发展根本无从谈起。”杨飞在党支部会议上对村干部说道。在担任村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杨飞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对接沟通,在镇村两级共同努力下,为里河村争取到道路硬化项目2个,水土保持项目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项目资金共计1500余万元。
“我们这高山上以前不敢养牛,路不好牛养大了也拉不下山,现在路好了,每年收牛的到时间就上门来收牛。”如今村里的养牛户一提到道路的修建都笑得合不拢嘴。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盘绕山间,在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中绘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聚焦本土养殖人才培育
养牛“秘籍”不能藏在一个人手上,要让大家都学会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为了让里河村村民都能熟练掌握养牛技能知识,有着多年养牛经验的杨飞经过和村两委班子研究讨论后,决定要打造培育一批里河养牛的“土专家”。
杨飞在早前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而他的专合社于2017年被四川省农业大学和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定为高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利用这些成熟的优势资源,村班子创新启动“企业+专合社+高校科研基地+农民夜校+网络授课”的“4+N”精尖农业人才培育计划,结合多种方式、多类平台对村民们开展专业化培训。
“以前养牛就知道定时喂草料,哪晓得里头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哟。”参训的村民这样感慨道。
在人才培育计划启动以来,全村新增养牛户130余户,全年出栏量达5000余头,2021年养殖户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
擦亮本土产业“名片”
家家户户都养上牛了,里河村也成了全县小有名气的“牛”村。
在村民们都在为养牛产业蓬勃发展而高兴的时候有一个人却烦了愁。“养牛规模是起来了,但我们的生态牛却没有什么名气,价格上也不占优势。”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认识了解里河村不一样的牛?怎样才能让里河村的牛卖上一个好的价钱?这些问题难住了杨飞,也成了他心中一块心病。
在不经意间看到抖音里一些直播卖货的视频后,杨飞立马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对,就是要借助网络搞直播!”杨飞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到养牛户家里走访宣传,鼓励养牛户积极加入直播买牛行列。通过邀请直播卖货讲师开展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成功培养直播卖货养牛户36户。
“以前卖牛都是牛找人,现在变成人找牛了!”直播卖牛的村民说道。
借助直播平台里河的牛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名片”,在价格方面也有了自己的优势。
在党的引领下,曾经的贫困小村落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牛”村,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手段,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