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胡丽 记者 周颖昳
11月27日,在射洪市涪西镇斑竹村“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现场,数台大型挖掘机正在进行地块平整作业,不到半个小时,分散零星的小地块就被逐渐平整成大块良田。为减少业主人工成本需求,在此次项目建设中,还将修建排灌渠、打通生产便道,为业主后续耕种打牢基础。
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现场。
“ 目前我们已经改了85%,有700多亩了,还有100多亩准备10天左右全部完成。”射洪市永成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先勇告诉记者,田土由小改大了,同时修了机耕道等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基础设施,提高了生产效率,种植成本也会降低30%左右,后期会种上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今年以来,射洪市以“五良”融合为引领,在全市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丘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据悉,以“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为基础,射洪还大力整治全市撂荒地,并引进种粮大户,给予平均每亩1100元的宜机化项目建设补助,激发种植户的种粮信心,让撂荒地变种粮地。
当前,太乙镇大田村的400亩撂荒地,正依托“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撂荒地复耕,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切实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推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
“这个项目从10月份开工,力争在12月中旬完成土地改造,为明年大春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打下坚实基础。”射洪市太乙海阔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海介绍,改造过后的土地基本能够达到全程机械化耕作,“一般情况下,旱地改造过后要实施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因为它能够完全适应机械化作业,所以产值可以提升到40%以上。其中,玉米单产可以提升20%至30%,大豆可以提升到15%至20%。”
据了解,今年射洪市“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投资约1250万元,先期规划涉及六个乡镇七个项目区,集中成片改造4512.86亩,预计12月中旬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后项目区将实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互联互通”,显著改善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生产效率,达到应种尽种、宜机作业,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块通达率达100%。
“通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可节约生产成本200余万元,复耕撂荒土地近2000亩,增加两季田600余亩,增加粮食毛收入170余万元。”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宁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加大“五良融合宜机改造”工作力度,加快资金兑付、加快工程实施、加快产业落地,实现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