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胡丽 记者 周颖昳
12月1日,虽已入冬,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依旧热闹非凡。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通过平整和固化田埂,将零散“巴掌地”整合为“整片田”。在此次建设中,该县结合当地打造渝遂绵蔬菜产业带及粮油生产园,急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需求,还将修建排灌渠、整治山坪塘、打通生产便道,为园区后续耕种打牢基础。
田埂一旁,大英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程师刘锦程正和项目建设单位相关人员一同商讨推进计划。“项目于10月15日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田地调型工作,已完成工程总量的10%。”刘锦程介绍,以回马镇、河边镇为主阵地,今年大英亩均投资超过4000元,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将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抢抓进度、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力争在年底完成工程总量的40%。
船山区仁里镇常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在船山区,仁里镇常林村这段时间抢抓晴好天气,也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除了常规的土地调型,当地为了提高后期粮食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把微灌滴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和蓄水保墒、深耕深松等地力培肥内容作为建设重点,让“望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建设后,土地的耕作等级将提升一个等级,更适合宜机化作业。”四川天穗农业集团工作人员张鑫介绍,下一步,将全力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前期制定的施工进度,保证工期、保证大春生产。
抢抓“全省唯一高标准农田整市整区域推进示范市”机遇,今年遂宁市共计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8.7万亩,覆盖大英县回马镇、船山区仁里镇、安居区石洞镇、射洪市东岳镇、蓬溪县赤城镇等13个片区。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建设塘堰、小型集雨设施、泵站、田间道路等,确保项目区内农田灌溉保证率达75%以上,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农业机械化率提高10%以上,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公斤/亩以上。
据了解,该批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2023年4月全面完成,届时,遂宁全市高标准农田将达到234.37万亩。为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遂宁市还将通过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强耕地监测监管、深化耕地保护改革创新等举措,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庞茜表示,要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强化建后管护,确保良田粮用。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示范村打造有机结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