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8 号完成!”“11号完成!”11月11日下午2点,在都江堰市龙池镇塔子坪一片猕猴桃果园中,一场猕猴桃冬季果园管理竞技比赛正在紧张进行中。“咔哒!咔哒!”随着参赛人员手起剪落,一棵棵枝条凌乱的猕猴桃树瞬间就变得清爽挺拔起来。
参赛选手现场“比武”
这是 2022 年都江堰猕猴桃冬季果园管理竞技比赛的现场,比赛项目共分为修枝、绑蔓、高接换种三项,由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成都市农技推广总站、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现场打分。参赛人员不仅要有技艺展示,还需要陈述理由。修剪最合理、枝蔓绑缚最科学、嫁接方法最精准、用时最短者获胜。
“你为什么要这样修剪?”比赛现场,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涂美艳向参赛选手尹全洪提问。“这是 30 多年的老树,最多还有三四年的产出价值,我这样修剪,就是让这棵树在这几年中能够最大限度结出优质果,这棵树明年最多还能够有30公斤到40公斤的优质果产出。”尹全洪回答。
身背双肩包,肩挎三个用布条、塑料桶自制的工具包,尹全洪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装备。“双肩包装的是剪枝机器,这种机器虽然比大家用的锯子、剪刀笨重,但是剪枝不费力、效率非常高。三个工具包分别装的是绑蔓胶带、园艺剪刀和嫁接刀,剪刀和嫁接刀必须分开放,不然就会伤害到刃。”
依靠着这一身装备,尹全洪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枝条修剪。
“从这次比赛来看,工具的差距比较明显,一些选手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工具,今后也要进行引导,让整个产业向省力化的方向发展。”涂美艳说。
带动猕猴桃产业提升
记者了解到,此次选择的比赛果园为树龄40年左右的海沃德低效果园,高接换种是三个比赛项目之一。“近年来,旧园改造是都江堰猕猴桃产业的重点。一些种植了数十年海沃德老品种的低效果园需要更换新品种,目前全市一共已经改造了2000亩左右。”都江堰市农业农村局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唐合均说。
“从整体比赛情况来看,参赛选手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猕猴桃管理经验,能够代表都江堰猕猴桃产区的水平。我们的目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次现场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例如参赛选手有不同的嫁接方式,通过比赛,我们也希望筛选出最科学的一种进行推广。”涂美艳说,“同样是技术培训,以前是专家讲,种植户听,这一次是种植户展示,专家点评。这种形式不仅新颖,还能让种植户感受更深。”
都江堰市自1979年开始种植猕猴桃,到现在已有43年历史,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这是都江堰市第一次组织这样的现场竞技比赛,我们希望能选拔一批猕猴桃栽培管理的技术能手,让技术能手带动整个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提升。”唐合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