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在黑水县扎窝镇扎窝村,金色田野上一片繁忙,连片种植的饲草已成熟,村民们背着割草机收割饲草,生产便道上几台拖拉机正忙着将饲草转运至加工车间。
在加工车间,伴随着打包机的传送带高速转动,细碎的饲草被收入囊中,随之“吐”出一个个柱状的“草墩子”,整整齐齐堆在储草车间里,村民们喜笑颜开,又是一个丰收年。
收割饲草
搞养殖 集体经济增值
扎窝镇土地肥沃,素有“黑水粮仓”之美誉。扎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扎窝镇今年除种植玉米 2400 亩,土 豆 1500 亩 ,小 麦 青 稞2000亩,胡豆1770亩,生态蔬菜 2600 亩等,还种植了650亩饲草便于发展种草养畜。“我们围绕‘三带两园两中心’对种草养畜作了专门规划,同步在3个村投资近300余万元,建成饲草棚,配套了叉车、粉碎揉丝机、打包机、变压器、地膜、化肥、草种等发展种草养畜。”该负责人说。
今年全村种了300亩黑麦草,但受天旱的影响,预计产量100吨。扎窝村村支书三基表示:“我们现在要把收割的饲草做成青贮饲料。村上后续将发展集体经济,养殖70头犏牛。这些饲草能够保证我们养殖的犏牛越冬少掉膘,群众集体经济收入有增值。”
促发展 盘活沉睡资源
扎窝镇辖区草原面积较为广阔,村民素有养殖大牲畜的习惯,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放牧方式。记者了解到,这里合村并镇前,曾在若尔村建设了一个800平方米的羊圈,但后来圈舍被闲置了。扎窝镇党委、政府意识到盘活闲置资产,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于是陆续向县畜牧中心申报40万元和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用于圈舍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采购犏牛70头、排污治理、牛粪干湿分离、采购饲草等。建成后的牛棚修葺一新,消毒池,储物间、检疫围栏应有尽有,项目建成后将持续带来发展红利,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解决群众就近务工,种草养畜将会成为“生态田园、粮仓扎窝”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蓄动能 延长产业链条
“我们争取了东西部协作资金1800万元在扎窝镇修建了冷鲜肉食品加工厂,屠宰证办下来后,我们可以就地屠宰分割、销售、冷藏,增加集体养殖犏牛的附加值。”该县畜牧中心主要负责人王维东告诉记者,为了持续壮大该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村里还要采购奶牛 20 头,种公牛 1头,用于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大力推进传统养殖业向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不断延长完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种草养畜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步做好粪污处理,形成“养畜—制肥—种草、种果、种菜”的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绿色循环发展格局,有效破解畜牧养殖污染由“治”到“用”的瓶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