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斌
10月26日上午,在邛崃市固驿街道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水田里,开元合作社负责人黄祥正在组织工人给田里蓄水,他说:“这些虾明年2月份就可以上市了!”
固驿街道采取的是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结合起来,以粮经复合形式提升传统种植的经济效益,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收。相对于传统水稻种植亩均3000元左右的收益,稻虾综合种养目前亩均综合产值达到上万元。
“固驿这边水质特别好,非常适合养殖小龙虾。这就是我们刚刚捞起来的小龙虾,虾肉特别紧实,虾钳里肉质饱满,虾头里还有虾膏,味道巴适而且营养丰富。”黄祥介绍说。
黄祥是从2016年开始发展稻渔种养。他说:“最开始因为技术不成熟,在管理环节中出现一些失误,加之又是从省外购买虾苗,一路颠簸下来虾苗存活率较低,第一年一亩只收获了100斤左右。”
去年,邛崃市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其共建对口技术单位,强化专家与养殖户“结对”的力度,在专家的细致指导下,黄祥养殖的小龙虾在2019年平均亩产300余斤又有了新的进步:“以前,我们都是定量投喂,在专家指导下得知,温度对小龙虾食量有影响,温度高的时候,小龙虾活动量会加大,这时就需要投喂更多饲料。目前按需投喂,果然小龙虾就长得更壮实了,去年平均亩产达到接近400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刘亚副研究员及团队根据邛崃稻虾综合种养的环境、水质条件以及水产品市场价值,推荐邛崃市在稻田主养克氏原螯虾的基础上,丰富养殖品种,试点养殖罗氏沼虾和青虾,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