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10月26 日,记者从四川省农科院获悉,近日,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相关专家,对受托承担的全省5个区县的“2022年四川省农作物与食药用菌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项目进行验收。今年8月至10月,调查队承担了茂县、什邡市、大竹县、广元市朝天区和昭化区5个县(区)资源调查与收集,共计完成了530份资源的收集,包括大白心洋芋、“胜利”油菜、丫丫糯稻、四六瓣蒜、猴子苞谷等一批珍稀、特异农作物种质资源,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通过专家组验收。
2018年,四川省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162个县(市、区)被列为普查县,其中48个县(市、区)为系统调查收集重点县。通过普查与收集,越来越多四川珍贵的地方资源被保护利用,为育种提供了资源基础。“此次资源调查收集,是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础上,力度和范围的持续加大。”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余桂容研究员说。
记者注意到,这次行动收集到一批珍稀、特异农作物种质资源。“例如‘胜利’油菜,这是调查队从什邡市一名80多岁的老人手中收集到的一个优质油菜资源,抗病性好、出油率高,从老人的父辈在抗战胜利那一年开始种植至今,因此取名‘胜利’油菜。”余桂容介绍。
下一步,调查队将进行资源的入库整理,为未来的资源利用、优秀品种选育做准备。
“我们将全力开展种质资源入四川省种子资源中心库的编册、入库工作,提升种质资源利用能力,促进四川省种业发展,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做出更大贡献。”项目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