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次产业,正协同发展——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轰鸣联动,在田间穿梭,小麦的秋种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消费电子产业园内,179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生产线开足马力赶订单;新开放的竹艺公园不断刷新公园类景区人气排行。
看民生福祉,正持续改善——40余公里宽阔平整的重庆路从崇州平坝绵延至山丘,架起了致富通道,打通外界,引来游客,成为“幸福路”;今年9月,正东幼儿园怡心园区迎来了第一批67名幼儿入园。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崇州市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开创了“城乡在蝶变、产业在振兴、人民更幸福”的良好局面。
从“经济速度”到“民生温度”,再到“治理精度”,十年来,各个维度都能感受到崇州的巨大变化。
经济速度
三产协同 GDP连跨三个台阶
200亿!300亿!400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崇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台阶。2012年至2021年,崇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84.74亿元增长至442.59亿元,年均增长9.5%。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三次产业的支撑和协同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崇州成功入选,是成都唯一上榜的区(市)县。
荣誉是实力的体现。从第一个10万亩高标准农田起步到现在高标准农田占崇州市农田总数的68%;从农机耕作播种到无人机施肥,再到粮食烘干,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在崇州,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崇州立足发挥大城市带动大郊区优势,塑造“天府粮仓”城市核心功能,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实施“天府好田、天府好粮、天府乡游、天府乡居”四大工程,加快形成“一河一湾一片田”的空间格局,构建起“一区两镇三村多聚落”的产业组团布局。不仅建成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服务川渝地区100万亩粮油基地;建成高标准农田30余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农产品初加工、品牌农产品销售占比均突破90%。
一边擦亮农业发展生态底色,一边推动生态变业态,全域旅游示范效应初步彰显。自2013年以来,崇州连续十年举办自驾赏花节。2021年,赏花节期间的游客就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25亿元。崇州自驾赏花节已成为崇州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宽阔舞台。依托自驾赏花节,崇州的旅游品牌效应也持续放大,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旅游强县。
致力绿色高端转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在加快构建。十年来,崇州先进制造业加快向绿色智能转型: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捷普为龙头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家居产业培育全友家私、明珠家居等“根植型”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引入索菲亚、尚品宅配、喜临门等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天元汇邦、帝龙、华富立等产业关键配套企业,现已形成“一个50亿级链主+两个10亿级准链主+N个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集群态势;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个,占成都市总数的15%以上。
非凡十年,一幅新时代的“绿色”产业画卷在崇州徐徐铺开。
民生温度
共建共享 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10月11日起,全国铁路新的列车运行图正式上线,崇州铁路线路也迎来了“大变化”——在原来开通直达成都西站的基础上,成雅(成蒲)铁路崇州站开通了往返成都南站、成都东站的快铁班次。崇州市民谭女士搭乘了当天上午9点26分的班次,23分钟后就到达了成都南站,“早就盼着开通了,一直就盼望崇州站可以直达东站或者南站,现在成真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崇州市始终把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秉持为民情怀,推动共建共享,用一件件落地有声的民生实事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增进百姓福祉同频共振,助力居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徐徐展开的这幅动人的民生画卷,涌动着融融暖意。
把就业放在民生之首。十年来,崇州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69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9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就业新增人数496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增长125.36%。
学有优教,迎来更多家门口好学校。据统计,截至2021年,崇州市共有幼儿园115所、小学33所、初中10所、高级中学1所。随着城北学校、明湖中小学、城市之光幼儿园等学校的建成投用,崇州新增学位4500个,学位供给不断扩大。
病有良医,健康崇州建设方兴未艾。“健康崇州”手机(微信服务号)推广运行,“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螺旋CT、血气分析仪等高科技大型诊疗仪引进投用,超过56.7万人申领健康卡(电子健康卡)……一桩桩老百姓就医看病中的新变化,成为崇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十年发展的缩影。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保障,深切回应着“民生期盼”,体现着“民生温度”,托举起“民生幸福”。
治理精度
智慧赋能 让城市更“精治”
“发现游商占道经营,存在隐患,请及时处理。”崇州市智慧治理中心接到大划街道网格员上报信息,3分钟后,崇州市智慧治理中心通知大划街道智慧治理分中心;10分钟后,大划街道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调度行政执法中队现场处理。
速度和高效的背后不仅是时间的节约,更是城市管理的科学有效。而这一切得益于崇州市全域智慧治理体系项目的成功试运行。
近年来,崇州坚持“以服务汇数据、以数据促服务”的理念,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大数据+职责”,构建职责精细化管理格局,形成“一张网”“一平台”“一清单”“一中心”的县域智慧治理体系,同步构建了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小脑的治理模式。
崇州市城运中心系统是崇州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批准为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市后,崇州市在多个领域开始了智慧城市治理的探索,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环保、综合执法等。
在崇州智慧停车管理数据中心,大数据综合监测管理平台通过显示屏实时呈现路面状况;同时,实时监控崇州城区每个收费点位人员是否到位;收集每日、每月停车数据,对车流等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对城区停车位建设进行规划和调整。
2019年7月上线运行的崇州市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对全市重点旅游区域实现了视频监控,当预警发生时,通过指挥调度系统可以精准定位现场执法人员、快速处置应急突发事件。以客流分析预警为例,当客流达到预警峰值的60%和80%时,将进行自动预警,助力进行游客分流。
再以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为例,崇州市为破解VOC检测难题,创新思路,开始在全省率先建立VOC电子围栏,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物的精准溯源、精准研判和对企业的差异化管控,以及对大气环境的精细化管控。
智慧触角,已延伸至崇州城市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