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深有感触,又倍感重任在肩。2017年以来,温江区岷江村坚持多渠道探索,利用生态本底开发精品民宿,打造居家灵活就业实训基地,发展小微盆景、蜀绣和手工编织团队,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模式……从以前温江区的“尾巴村”逐步变成了如今的“明星村”,岷江村的变化是成都市乡村振兴的缩影。
成都在做优做强生态价值转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探索之路上不断蜕变。目前,成都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2021年,成都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82.7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6.4%;2021年,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6元,较2017年增长了43.5%……
崇州的乡村美如画。成都日报资料照片
把粮食种好
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秋粮已经收割完毕,这几天,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与合作社的村民代表经常在田边商量合作社接下来怎么运作。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崇州人, 29岁的王伶俐是崇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谈起党的二十大报告,她既激动又兴奋。“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每一个种田人来说,都相当受鼓舞。”王伶俐表示,自己将继续努力,安心干好农业,带领更多村民把地管好、把粮食种好,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今年8月,成都市印发《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实施方案》,按照“园区引领”的思路,在空间上布局“一带十区百园”,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升建设1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带、10个以上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园)区,到2024年末,园区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粮油(粮经)产业园区15个以上,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70万亩以上、产量230万吨以上,油菜、蔬菜面积分别稳定在170万亩、260万亩以上。
作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的举办地,新津区天府农博园今年种植的3000亩水稻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连线成片的“金黄”作为大田景观底色,为天府农博园增彩不少。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收割,这些稻谷结束景观任务,目前已经收割完毕。接下来,收割后的大田将被播种千余亩油菜,明年3月市民就能欣赏到更大规模的油菜花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我倍感振奋、干劲十足。”天府农博园大田种植顾问柯建国教授告诉记者,今年天府农博园种植了3000亩稻谷,重点展示了一批最新的国家级优良品种,“今年我们的旱稻亩产达到680公斤,取得了好收成。旱稻可以在广大丘陵地带种植,由此扩大我们的主粮种植面积。我们要让更多的耕地种上粮食,实现丰收,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成都片区。”
推进产村融合
探索更多富民增收路径
崇州市的五星村,一栋栋精品民宿特色各异,一块块“微田园”蔬果飘香;龙泉驿区的桃源村,绿柳舞动、桃香蔓延,处处是梦想中的模样;郫都区的东林艺术村,依托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和众多大地景观,勾勒出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新模样……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成都已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子。
“我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乡村振兴给村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无论是产业还是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这10年,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委书记姚庆英一直带领村民探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更感责任重大。我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践行使命,千方百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想方设法改善村容村貌,探索更多富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在58农业全国总部及示范基地,总经理张传峰正在基地查看今年秋天种下的第一批蓝莓长势。该基地已组建了一支由十余位研发人才组成的科研团队,围绕柑橘、蓝莓两大种类选育优质品种,打造集种植示范、种苗繁育、技术输出、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
张传峰向记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重要举措,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我们将通过以产兴村,以村助产,产村融合,做好产业升级,联农带农,提高村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引导人才回归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来自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成都已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795个,建成水美乡村258个;2021年,成都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达到392.18亿元和1.4亿人次,近4年年均增长20.53%和650万人次。全市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094个、保护修复利用川西林盘1005个,在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还不断丰富着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内涵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