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杜文龙
“路修好了,生产就太方便了,我们还能就地挣钱,所以大家都很积极!”近日,在通江县沙溪镇白石寺村的2022年省级财政以工代赈项目现场,村民们铁铲翻飞,推车往返,默契配合,他们身后,一条条便民路、生产道蜿蜒平整。“以工代赈”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也打通了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白石寺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单位,幅员面积17.76平方公里,辖区内文化底蕴深厚,有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古白石寺、于唐代开凿的佛尔岭摩崖石窟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共825户2560人,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村内经济水平相当落后。
今年5月,总投资350万元沙溪镇2022年省级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在白石寺村开工,旨在改善白石寺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并同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增收渠道,助力脱贫人口致富增收。
“这个项目建设对村里的民生发展大有好处,群众觉得既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又能就近挣到钱,干活热情都很高,充分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高效。”白石寺村党总支书记段绍国介绍道。目前,白石寺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共有45名群众直接参与,其中脱贫群众32人,低保群众4人,一般群众9人,共计发放劳务报酬63万余元,人均可获取劳务报酬1.4万元。项目已完成全长2.9公里村道路和1.2公里产业路硬化,2公里渠堰整治,整个项目预计本月全面竣工建成,将使白石寺村的群众对外出行、产业发展、生产运输更加方便,有效推动该村的优质粮油产业、文旅产业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加快补齐了农村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的短板,有力促进了农旅、文旅产业的发展,实现群众稳定增收,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溪镇党委书记苟发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