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龙 记者 何菊)“路修好了,生产太方便了,我们还能就地挣钱,所以大家都很积极!”近日,在通江县沙溪镇白石寺村的2022年省级财政以工代赈项目现场,村民们铁铲翻飞,推车往复,默契配合,他们身后,一条条便民路、生产道蜿蜒平整,“以工代赈”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也打通了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总投资350万元的沙溪镇2022年省级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在白石寺村开工,旨在改善白石寺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并同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的增收渠道,助力脱贫人口致富增收。
“这个项目建设对村里的民生发展大有好处,老百姓觉得既能够建设自己的家乡,又能就近挣到钱,干活热情都很高,充分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高效。”白石寺村党总支书记段绍国说,“我们深入挖掘以工代赈的内涵要求,坚持‘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原则,尽量给村里的困难户、脱贫户提供就业机会。”截至目前,白石寺村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共有45名群众直接参与,其中脱贫群众32人,低保群众4人,一般群众9人,共计发放劳务报酬63余万元,人均可获取劳务报酬1.4万元。
据悉,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长2.9公里村道路和1.2公里产业路硬化,2公里渠堰整治,整个项目预计10月份全面竣工建成。“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加快补齐了农村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的短板,有力地促进了农旅、文旅产业的发展,实现群众稳定增收,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溪镇党委书记苟发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