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袁宇君
“我们合作社8户村民种的80亩佛手柑,很多都被滑坡的土石压坏了,但现在更让人着急的是剩下的果实的烘干问题。”9月19日,石棉县大坭口佛手柑合作社负责人李广平通过电话与记者联系时,他正忙着参与石棉县草科乡公路疏通工作。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站长、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张超告诉记者,“9·5”泸定地震的震中泸定县、石棉县的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品种多,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佛手柑、重楼等。
当前正是佛手柑收获的季节。地震发生后,省农科院经作所第一时间为灾区中药材种植户组建起4人专家团队,挨家挨户打电话调查合作社、种植户受损情况,并通过微信文字、视频等形式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指导帮助。日常工作再忙,专家们都会抽出至少一个小时,通过微信为种植户解答疑惑、提供帮助。
为降低地震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专家团队建议分类开展恢复生产。首先要抢修恢复灌溉设施、产地加工设施和生产道路,确保及时对中药材进行田间管理,对重楼、黄连等遮阳网栽培的中药材及时扶正恢复遮阳网,降低遮阳网倒伏对中药材生长的影响。
对于受灾较轻的种植基地,建议种植户及时查看种植地排水系统,如有积水及时开沟排水,降雨少的地区及时灌溉,增施一次复合肥;对受灾的天麻、重楼、川牛膝、黄连等中药材及时培土恢复中药材生长,对于受灾严重的采取提前采收加工;受灾的佛手及时扶正、培土、施肥,恢复生长,受灾重不能恢复生长的佛手及时砍除补种。
被毁的中药材,损失已无法挽回。让张超倍感着急的是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损失。他解释说,佛手柑采收需要烘干处理,否则会全部变质。往年,种植户主要靠当地水电站排出的热风风干佛手柑,地震后水电站停止发电,不能利用水电站的热风风干佛手柑,种植户都很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