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鹏 雷同 王敏子 彭永生
9月2日,眉山市洪雅县传出消息:全县约14.4万亩水稻现已全部完成收割,2.5万亩大豆玉米也已收割过半……由此,洪雅21.47万亩粮食作物基本完成颗粒归仓,洪雅又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丰收得益于今年以来,洪雅县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通过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退经还粮”、做好生产指导服务、及时发放种粮补贴等措施,13个农技服务队、32名农技员扎根田间,从精细整地、选用品种、播种密度、播种适期、科学施肥、机播机收等方面为种植户进行现场操作指导,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各项任务落实,多举措全方位助力全县粮食丰收。
田园金黄,一片丰收画景。 何泽琼 摄
镜头放送 秋收——秋收万颗子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的都是优质稻,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割了70%左右,平均亩产可达到1200斤左右。”
8月24日,位于洪雅县中保镇的青衣江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里,种粮户罗述勇刚从地里拉回来一车才收割的新稻。他一边张罗着让附近的村民们帮着将这些稻子晾晒起来,一边高兴地说着今年的收成情况。
罗述勇所在的中保镇雅吉乐专业合作社今年共种植了230余亩水稻,选用优质稻高产品种,采取抛秧育苗、培育壮苗、增加种植密度,施用沼液肥、有机肥,用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机收、烘干等技术,亩产可达到600公斤,预计总产量将有13.8万公斤,按市场价毛收入可达到37万元。
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帮助农民实现稳产增收,洪雅县在柳江等青衣江流域打造了生态粮食核心示范区,示范种植优质稻品种,通过工厂化育秧,机插、施用有机肥、无人机喷施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和预防稻瘟病,用山泉水科学灌溉等举措,水稻亩产均可达到600公斤以上。
目前,洪雅县约14.4万亩水稻已全部收割完成。
丰收乐。何泽琼摄
镜头回溯 春耕——春种一粒粟
“两行茶行中间间种一行大豆,大豆株距10公分,要达到一亩茶地种植大豆6000株以上,窝挖深,播2-3粒种子,盖土,施用有机肥……”3月24日,在洪雅县将军镇保坪村,洪雅县科教站站长李世洪带领农技专业服务队正在给保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指导茶园间种大豆。保坪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尚发介绍:“我们合作社有300亩幼林茶园,目前茶园还未投产,了解到县上扩种增收政策后,我们积极响应,在茶园间种大豆,以地养地,还能增收一季大豆,大豆每亩产量在120公斤左右,预计每亩可增收600元。”
轰隆隆、轰隆隆……3月25日,在位于中保镇平乐村的高标准农田基地,几台“铁牛”在田野尽情驰骋,驶过之处,田间松软平整;秧田里,十多位育秧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摊秧盘、扫秧泥、撒种子、敷浓土、插竹片、盖薄膜……这个高标准农田基地共有200亩,基地负责人李锡云表示,虽然是第一次种植水稻,但是因为有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队、省农科院植保所服务团队和农资供应商的技术服务,指导如何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绿色生态种植,“我们很有信心!200亩水稻预计产量120吨,产值48万元。”
春分过后,洪雅县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春耕劳作的繁忙景象……
洪雅县止戈镇莲花坝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片区。张锐红 摄
镜头聚焦 画外——丰收有保障
洪雅是一个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地势地貌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全县耕地面积24.27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障粮食生产,近年来,洪雅县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闲置农业设施用地复耕复种、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开展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试验示范等措施,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2021 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21.34万亩,产量10.19万吨。
今年以来,洪雅县始终把粮食生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确保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1.47 万亩,产量10.28万吨,大豆面积0.95万吨,果园、藤椒园等间(套)种粮面积0.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万亩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洪雅县13个农技服务队,32名农技员纷纷扎根田间,为种植户进行耐心讲解,并进行现场操作与指导。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全县实际,围绕主导产业编写了《洪雅县藤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洪雅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洪雅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技术指南,并下发到村到户,为农户春耕备耕保驾护航,为洪雅今年粮食作物全面增产丰收提供强力的保障。
此外,在严格兑现上级各项政策补贴基础上,今年洪雅县再次修订印发《洪雅县农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调整财政补贴方向,在保留粮食扩种县级补贴基础上,对规模种植水稻每亩给予200元——400元补助,对纳入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县财政再给予每亩100元补助,对低质低效果木类经济作物“退经还粮”每亩给予1000元至3000元补助,切实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